倘從民族性講,稱中國為浪漫主義之邦也許是不錯的,想那文章詩詞治天下的數千年歲月大概可為其足證。由此觀之,則近來的兩則新聞似乎是新的佐證:一則說的是,東坡故里眉山市東坡區將于4月3日舉行清明公祭“三蘇”活動,該區為此號召公務員們犧牲喝茶、打牌的時間每人至少要背十首東坡詩詞,該區宣傳部門負責人更表示區上最近要著手抽查干部的背誦情況(據《成都晚報》報道)。
誦蘇詞,這似乎是個回歸詩性歲月的美好愿景,古典詩詞堪稱“奇葩”,所有自稱炎黃子孫的我輩本都該義不容辭地支持的。
可我怎么就這么邪勁地想起了牛群、李立山那段“吃巴甫洛夫烤鴨”的著名相聲段子呢———“為了尊重知識,尊重知識分子,為了進一步推動科普活動的深入開展,為了紀念俄國著名生理學家巴甫洛夫誕辰139周年,我科決定,在全聚德烤鴨店舉行隆重的紀念活動,擬訂預算——哎,十只烤鴨多少錢呀”。
大凡這樣惡意的譬喻,恐怕是有些不敬的,至少辱沒了許多致力保衛國粹留存文韻者奮斗的成果?杉幢闳绱,卻仍然掩飾不住對兩則新聞背后始作俑者們過分濫情的浪漫主義做派的困惑。
如果蘇軾故地的所有低保困難戶都已經得到了最低限度的必要保障,如果詩人故鄉的所有政府公共服務框架得到了初步的完善,我們的公務員們得閑優雅而流利地齊頌“大江東去,浪淘盡”又何樂而不為呢?
然而,雪中之炭尚未盡送,何來閑情、閑空津津樂道于如此這般“錦上添花”之舉呢?在怯于漲價、苦于生計的斗升小民側畔,我想不出什么樣的公仆們又能安之若素的高誦“周郎赤壁”!
我以為,為政之人,應心系小民,縱是一日得閑,亦時時刻刻兢兢業業。若不唱此高調,則我寧愿咱們的執公器者們至少循規蹈矩行之,至少不會得出這許多的閑來。
重溫一句牛群的作品吧:
“光吃一個巴甫洛夫就夠了?難道米丘林就不該吃嗎?數以萬計的科學家都是需要等著我們慢慢地去吃的,那么多科學家不吃怎么能記得住?”
是啊,吃烤鴨需要理由嗎?!
□雨聞青(北京 記者)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