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孩子的天涯路
之后,顧泉雄奔走天涯放電影的路上,再也離不開孩子的身影。
從西北的寧夏西海固,到東北的大慶;
從南方的廣西山區到北部的內蒙古草原;
……
顧泉雄和老伴,帶著沉甸甸的7箱子影片拷貝,不斷踏上征途。
2003年,下了飛機,又上火車,再經過幾個小時的汽車,等看到一個蒙古包時,兩位老人已經沒有力氣支撐下去。但當顧泉雄看到蒙古包里那一家5口好奇的眼神時,他和老伴商量后,立即打開行李,播放起電影。
雖然短短的幾十分鐘的紀錄片在一些人看來沒有絲毫興趣,但對于10年沒有看過電影的人來說,這些耗費了顧泉雄畢生心血的作品,卻給他們帶來了真正的歡樂。
離別前,蒙古包內的小姑娘緊緊拉著顧泉雄的衣襟:“顧爺爺,你什么時候再來?”
顧泉雄說很快就會再來,但他一直沒能實現。他要去的地方太多太多了。
“在我去過的一所聾啞學校,我在講堂上給孩子們講了自己的經歷,老師在旁邊為我翻譯,孩子們在下面好奇地‘聽’著。”顧泉雄告訴記者,播放電影時,孩子們的眼神告訴他,即使他們聽不到聲音,但都理解紀錄片中反映的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生活的內容。
在至今保存的一張顧泉雄同聾啞學校學生的合影中,滿頭白發的他笑得非常開心。
“我就愿意和孩子們在一起,和他們一起看電影,一起高興,感覺自己都年輕了。”回想起一張張孩子的笑臉,顧泉雄將所有的困難都拋在腦后。
就這樣,兩位老人相攜著一站站走了下來。
連續走了5年多,花費了20多萬元,樸素的老兩口已經顧不上講究衣食住行。吃飯只要能吃飽就好,衣服能穿就行,住宿只要能遮風擋雨就滿足……
至今,東西南北的偏遠地區,顧泉雄基本都走過了,觀看他電影的人也成千上百的增加。
曾經一位大學生向顧泉雄提了一個問題:您已經是位老人了,應該在家里養老享福了,現在還東跑西顛,我不明白,您圖的啥?
“我圖什么?我圖你們在人生道路上,順順利利,平平安安。我圖什么?我圖你們今后能夠成為一個身心健康、品德高尚、科學文化素質全面發展的、被外國人尊重的、堂堂正正的中國人。”顧泉雄如是回答。
雖然已經到了兒孫滿堂的年齡,但他就是顧不上自己的家,忘不掉山區孩子們那好奇和興奮的眼神。
“家里的兒子再優秀,也只是一個孩子;外面有千千萬萬的孩子,也需要關心啊。”感恩回報的念頭在他看來重于一切。
從播放電影
到走上講堂
奔波了幾個“長征”的距離,顧泉雄一直沒有停止的意思,而且每天晚上,無論有多累,他都和老伴一起,將當天的人和事記錄、整理、保存。
他心里還有一件事要去完成。
那是2004年,顧泉雄奔波路上聽說了發生在云南大學的馬加爵案。
“孩子們都是好的,可是周圍的環境給了他們壓力,社會的力量又沒有讓他們學會應對挫折和困難,造成的悲劇令人心痛。”火車上的兩位老人,無言相對。
之后,顧老的電影開始嘗試著走進高校。
“我拍攝和放映的影片,都符合黨中央倡導的三個代表中的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相信他們看了我拍的電影后會受到激勵,積極向上。”顧泉雄對自己的影片充滿信心。
事實也確實如此,在華東理工大學、天津大學、復旦大學、北京大學等高校的播放,受到了大學生們的歡迎。
在顧泉雄記錄的一次觀后感討論中,一位學生代表說:“過去我們看的大多是美國大片,看一兩部還覺得新鮮,看多了也厭了,不知這些影片要告訴我們什么。看顧爺爺的影片我們就很明白,我們這一代人正向片中的主人公學習。”
孩子們的話語將顧泉雄的激情完全調動起來,他開始嘗試在播放電影過程中,講述一些人生的哲理,告訴學生們應該勇敢、自信,要有迎接挑戰的決心。
在廈門大學的一次電影播放后,一位教授找到顧泉雄:“現在學生們最愛聽的是你們老一代知識分子的人生感悟,如何在逆境中取得成功。不要講空洞的大道理,要講些實實在在的東西。”
從那時起,顧泉雄和老伴結合數年的經歷以及自己的體會,組織出講稿,開始在電影播放過程中,給高校的學生們演講。演講稿從知識與機遇、挫折與勇氣、困難與自信、成功與創新、律己和待人、知恩與圖報、信念與理想、目標與現實8個方面,結合實際,啟迪人生。
記者看到,在每次演講前,顧老都有一個動作:向講臺下的學生們深深地鞠一個躬。然后,他告訴學生們,這個躬并不是給他們的,是給他們的爺爺奶奶的。因為正是這些老一輩的人的付出,才讓他有機會成為一名攝影師。
真摯的感言讓學生們很快接受了這位與他們隔代的老人,不少學生在演講后主動與老人取得了聯系,經常在周末來到顧泉雄的家,同老人溝通交流。
“這兩年,我和老伴的身體明顯感到不行了,到偏遠地區播放的計劃可能有所減少。但無論什么情況,我不會讓那幾箱膠片閑置在家里。”
2008年,顧泉雄初定的遠行方向是西南。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