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中國經濟實現了高增長低通脹。但到年底,CPI似有抬頭態勢。今年物價總水平走勢怎樣?請聽國家統計局總經濟師姚景源解析—— 2007,低通脹會走高嗎?
看2006年CPI的走勢:前三個季度漲幅分別為1.2%、1.4%、1.3%,到四季度卻達到2.0%,其中12月當月出現跳漲,達到2.8%。考慮到最近兩年,我國的物價水平一直在低位運行,因此人們對這一“跳”議論紛紛。
很正常——近4年的CPI上漲率還不及17年平均水平的1/2
國家統計局總經濟師姚景源認為,目前的價格走勢沒有異常。從2003年到2006年,國民經濟連續4年保持了10%以上的增長,同期CPI的漲幅分別為1.2%、3.9%、1.8%、1.5%,平均為2.1%。從1990年以來,17年的CPI平均漲幅為5.08%。也就是說,近4年的物價上漲率還不及17年平均水平的1/2。
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經濟有過兩次連續4年保持10%以上的增幅。一次是1993年到1996年,但同時伴隨著較高通貨膨脹。第二次是近4年,國民經濟實現了高增長,卻保持了低通脹,所以說,現在是90年代以來經濟運行最好的一個時期。
為何價格稍稍上翹,便引起人們對通貨膨脹的討論和擔心?姚景源認為這與我們的經歷有關。改革開放20多年來,中國經歷了兩次比較大的通貨膨脹,一次是在1988年至1989年,通貨膨脹率的峰值達到18%;另一次是1992年至1994年,通貨膨脹率的峰值達到24%。而通貨緊縮的陰影僅在1998年、1999年和2002年出現過,雖然當時通貨膨脹率出現負值,但還不是嚴格意義上的通貨緊縮,經濟還在增長。人們并沒有切身感受到通貨緊縮帶來的痛苦,卻對通貨膨脹帶來的財富縮水、生產力遭到破壞、眾多百姓生活水平受到影響記憶猶新,所以,中國人對通貨膨脹更敏感。
莫擔憂——中國的供需結構平衡,宏觀調控為抑制通貨膨脹做出了重大貢獻
今年會不會出現通貨膨脹?姚景源認為不必擔心。他從供給與需求的關系、從宏觀調控以及結構調整等方面給出了四條理由。
一是從消費品看,我國早已全面轉入買方市場。有關部門監控的800種與人民生活息息相關的產品無一短缺,全部處于供給大于需求、或者供求平衡的狀態。在這種情況下,消費品價格很難上漲。二是從生產資料價格看,我國長時期是依賴投資拉動經濟,勢必形成大量的生產能力。因此,在生產資料這個領域,面臨的不是供給不足的問題,而是產能過剩的潛在風險。也就是說,生產資料也不可能出現因為供給嚴重不足而導致的價格大幅度上漲。三是企業對價格的內在消化能力在增強。去年CPI上漲1.5%,漲幅回落0.3個百分點,工業品出廠價格上漲3.0%,漲幅回落1.9個百分點。在這種狀況下,企業利潤仍然保持了30.1%的增長。價格在回落,而企業利潤在增長,這說明企業的利潤不是像以往那樣依賴漲價而獲得,而是由于企業自身素質的增強,從技術進步、從加強管理而獲得。企業競爭力的增強會有效地遏制通貨膨脹的發生。四是有宏觀調控。從去年的實踐看,中央政府的宏觀調控為抑制通貨膨脹做出了重大貢獻。中央銀行時刻把防止通貨膨脹做為其貨幣政策的最重要的目標,去年三次調整存款準備金率,今年才兩個月就調整了兩次。這種預調、微調,為防止通貨膨脹出現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1] [2] [3]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