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憾,失落,理解,支持。相信這是大多數關心劉翔的人,在劉翔因傷退賽后的心情軌跡。奧運會,正在悄悄地改變著我們的體育心態,改變著我們的國民心情。
變化之一,我們身邊的人看待奧運賽場的勝負,正顯得更加的理性且專業。奧運前各種熱身信息傳出,女排先贏后輸,劉翔腳傷而羅伯斯連連發飆。于是有了這樣的對話:女排能拿冠軍嗎?能拿冠軍是值得高興的,不拿冠軍也是正常的。劉翔衛冕的可能性到底有多大?不拿冠軍的概率比拿冠軍的概率大。這些來自平頭百姓對體育的議論,對勝負的看法,不再像以前那樣急躁和虛浮,體現了更多的專業色彩。
變化之二,我們大多數人看待奧運比賽的金牌得失,顯得日趨的開明與從容。奧運開幕前,京滬兩地的兩個網絡調查獲得了幾乎一樣的結果:如果劉翔衛冕不成功,表示“可以接受”的達到七成,如果中國代表團成績不理想,表示“可以理解”的同樣超過70%。而在劉翔退賽后,網調的結果表明,有超過75%的受訪者表示理解支持劉翔。這些更加接近普通民意樣本的統計,說明國人對待金牌得失的寬容度正在擴大,對待失敗和挫折的承受力正在提高。
變化之三,我們對待奧運競技的國民心態,顯示出愈加的本色和人文。退賽第二天劉翔發表公開信表示歉意,劉翔母親在上海人們感謝對劉翔的原諒之后,得到更多的反饋是:劉翔沒有必要道歉。我們參加奧運,拿冠軍奪優勝固然值得高興,但更重要的是為了踐行“更快、更高、更強”的奧林匹克追求。因為奧運讓更多的人領悟了參與的快樂、奉獻的快樂,懂得運動員也有“失敗的權利”、“放棄的權利”。
體育心態這種悄悄的變化,首先要歸功于國家強盛所帶來國人自信心的提升。我們相信我國的體育健兒有足夠的實力,參與這場奧林匹克的全球體育競爭,而不再對一時一事的輸贏斤斤計較,不再將一塊金牌的偶然得失,一場比賽的正常勝負,無謂地同某種非體育的符號聯系起來。回想曾經出現過的足球“5·19”時的急躁,朱建華、李寧當年失利后遭遇的歧視和侮辱,今天看來顯得如此的幼稚和無趣。
體育心態的變化,還得益于多年來對奧林匹克精神的追求和向往,給國人帶來的具有普遍意義的奧林匹克思想教育。奧林匹克是一種教育,是追求積極進取、奮發向上的生活態度,是通過公平競賽改造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的人生哲學。奧林匹克的教育價值,滲透在奧運賽場內外的點點滴滴、時時刻刻。勝利的時候,我們接受的是榮譽教育;失敗的時候,我們接受的是挫折教育;參與的過程,我們接受的是快樂教育。
良好的體育心態,體現了公民意識的成熟。金牌不再是唯一的期待,勝負也不會是所有的寄托。當郎平執教美國女排可能成為中國隊最大競爭對手時,我們懂得了快樂比勝負更珍貴。當劉翔因傷退出比賽的時候,我們懂得了健康比金牌更重要。(葉志明)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