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盡管寧夏回族自治區中部干旱帶連續遭遇嚴重干旱,可是,現在海原縣曹洼鄉小南川村回族農民馬漢玉全家卻不再為喝水而發愁。
“現在吃水方便得很,一擰水龍頭水就來了。”馬漢玉說。
去年1月,一項總投資近3000萬元的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開工建設,目的是解決海原縣南部5個鄉鎮約5000戶缺水農民的飲水困難。到去年底,這項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的主體工程建成通水,包括馬漢玉家在內的1800戶缺水群眾家通上了自來水。
馬漢玉說,此前每逢旱年,他一家人要到30多公里以外去拉水,吃一噸水的成本高達60元;而今,自來水通進了他家的廚房,8口人每月的水錢才10多元錢。
寧夏中部干旱帶被毛烏素沙地、騰格里和烏蘭布和沙漠三面包圍,年均降雨量僅200毫米左右,水資源極度匱乏。當地農村靠挖膠泥窖蓄積雨雪水或掏山泉解決人畜飲水,每逢旱年,窖枯泉干,農民不得不往返幾十公里高價去買水喝,甚至出現農民逃“水荒”現象。
新中國成立后,特別是上世紀80年代以來,國家和地方集中投資,在寧夏中部干旱帶興建了一批供水工程,實施了農村飲水解困、氟砷病改水、農村飲水安全等項目,但直到新世紀,這里仍有不少人為喝水發愁。
據水利部門調查,到2004年底,寧夏中部干旱帶還有75.88萬人飲水不安全,占當地農村總人口的56%。其中,飲用水量嚴重不足和水質極差的就多達55萬,這些人時常靠遠距離拉水維持生活,平均每立方米水的花費最高達到百元以上,經濟負擔沉重。
寧夏干旱帶大批農民飲水難以保證,引起國家高層的高度重視和關切。2006年“五一”期間,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親自帶隊到寧夏實地考察調研、提出解決方案。當年寧夏正式啟動中部干旱帶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決定到2010先解決55萬最缺水群眾的飲水基本安全問題,剩余人口再用十年時間予以解決,進而建立起適合當地農村的飲水安全保障體系。
在過去4年間,寧夏中部干旱帶各項飲水安全措施有條不紊地得到落實,到現在已累計投資4.9億元,完成農村集中供水工程58處,建設混凝土高標準集水場3.9萬處,解決了52萬飲水最困難人口的飲水安全問題。
寧夏水利廳農村水利處官員李振琪告訴記者:“雖然徹底解決寧夏中部干旱帶農村飲水困難尚待時日,但旱年逃‘水荒’的現象已經杜絕。”(記者姜雪城)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