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席卷全國的寒潮影響,中國各地用電負荷屢創新高,華中華東多個城市拉閘限電,電煤供需矛盾再度顯現。分析人士指出,理順煤電價格形成機制才是改善電煤供求關系,解決“煤荒”“電荒”的治本之策。
國家電力調度通信中心監測顯示,從2009年12月下旬以來,全國發電量持續上升,較去年同期增加約30%,今年1月5日,多個省份的用電負荷再創新高。
其中,湖北、重慶用電尤為緊張。今年1月5日,兩地繼續分別拉閘限電292.7萬千瓦和87萬千瓦。到1月6日,武漢電網最大供電負荷預計將達到480萬千瓦,壓限量達到70萬千瓦。
國家電力調度通信中心有關負責人表示,國家電網將繼續發揮特高壓系統、直流輸電系統等跨地區、跨省電網的互濟能力,盡最大可能支援電力緊張地區。
去年入冬以來,中國多個省份供電形勢持續緊張,其表象為國內經濟復蘇、用電需求強勁、寒潮提前、取暖負荷上升較快,但深層次原因則是電煤供應機制不順。
安徽省電力公司調度處處長戴長春說,目前,安徽省冬季電煤庫存僅有50萬噸左右,只夠4天供應量,離正常保證7天的標準供應量存在較大差距。
至1月5日,江西各火電廠的電煤庫存僅為85萬噸,遠低于省政府提出的230萬噸的庫存要求。在湖北,荊門、漢川、襄樊等地電廠因缺煤已停止發電。
作為產煤發電大省,山西省用電也出現緊張,從1月3日起全省采取錯避高峰的用電方式,5日錯峰最大電量為183.6萬千瓦。
國家發改委能源所前所長周鳳起6日表示,天氣因素只是小問題,“煤荒”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煤電價格機制不順。他同時否認了供不應求導致“煤荒”的說法。
業內人士把煤與電的關系形象地稱之為“市場煤、計劃電”。近年來,由于電煤逐步與市場接軌,價格持續攀升,而下游電價一時難以啟動價格聯動機制,從而導致電力企業普遍虧損,電力供應持續吃緊。
為理順煤電價格形成機制,從2004年開始,國家通過實施煤電聯動來緩解電廠的困境,即當煤炭的價格累計變化幅度連續在6個月以上超過5%時,通過調整電價來彌補發電企業成本的增加。不過,這一機制未能得到很好的執行。
在煤電價格形成機制不順的情況下,煤炭和電力行業開始嘗試“煤電一體化”。業內人士認為,這其實是煤炭與電力兩大產業抗拒市場風險,組織生產自救的無奈之舉。
“表面上看,此輪電煤供應偏緊受供求因素影響較大,但如果煤價未來保持上漲,而電價沒有理順的話,那么機制將成為最大的隱患,需要警惕更大范圍的‘煤荒’和‘電荒’。”廈門大學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說。
2009年11月,國家發改委宣布全國非居民電價每度平均提高2.8分錢。業界人士認為,2010年的電煤價格還是看漲。
面對煤電領域的“痼疾”,業內專家積極建言獻策:首先,立足供需,嚴控高耗能項目,大力提倡節能產業;其次適當限制出口,國際能源價格上漲,使得煤礦紛紛擴大出口,建議首先保證國內市場供應。第三,關注煤炭儲備問題。
有關專家建議,在煤炭儲備基地的建設過程中,應聯系產業鏈上下游,實現港口、鐵路相結合,并引進多方風險投資,探索建立煤炭安全預警機制,形成煤炭統一采購體制,以真正構建起煤炭安全供應的長效機制。(參與采寫記者王麗麗、鄭曉奕、陳春園、沈翀、蔡敏)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