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低調”已是坎昆會議的一大特點,這大概也是哥本哈根的會前高調、會中爭吵、會后沒有什么結果的經驗所導致的。
2007年底,聯合國氣候會議在印尼巴厘島達成協議,要執行所謂“巴厘路線圖”。其中有約,要在2009年底達成協議,以免2012年底到期的《京都議定書》后繼無人;第二個原因,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的科學家們,恰好在去年作出報告,稱人類活動對氣候變化產生了“實質性”的影響,言之鑿鑿;再就是,許多致力于環保和應對氣候變化的非政府組織,借這兩股東風,群起造勢,宣傳、組織活動,甚至組織游行示威,在全世界造成“今年非行動不可”的聲勢。
如此這般,本來是部長級別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會議,到了哥本哈根,就不知不覺演變成了“峰會”,大批國家首腦,在民意壓力或順應民意的動力之下,紛紛奔赴哥城,力圖“現場辦公”解決問題。一時間政治明星云集,其中包括頭號巨星奧巴馬。民眾胃口自然也被調動,希望大片能有完美結局。
后來的結果大家都親眼見到,會議間互相爭吵,勾心斗角,在僅僅達成一個意向性的“哥本哈根協議”后,又互相指責。各國利益之爭,暴露無遺。
當然,很少有人在同一件事上愚蠢兩次。所以今年從一開始,坎昆會議就顯得異常低調。所有的科學家、聯合國官員以及各國代表,談起坎昆會議成果,言語間都流露出一種“能到哪一步就是哪一步”的信息。正如聯合國氣候框架條約秘書長菲格雷斯女士所說,坎昆會議重要任務之一是“讓希望保持下去”。大家有共同希望,如何實行再細細而談。不少分析人士都說,今年不會像去年哥本哈根那樣,提出崇高希望了,今年的坎昆會議,主要是看能否達成一些現實的目標。
這些主張坎昆會議要低調的人還說,低調實際上是更實際也是更好的事。錢克錦
參與互動(0) | 【編輯:許曉娟】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