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默時刻”
“哞……”
繼續談到《第五元素》的構思來源時,呂克·貝松說當他還是16歲的時,在法國中部一個寄宿學校讀書,他整天想象著未來會發生什么,想用這種幻想逃脫壓抑的束縛,“但很可惜,那個學校所在的地區盛產奶酪,奶牛比人還多,每次我在曠野大聲喊道自己要拍電影時,得到的回應都只是哞……(學牛叫)”
“嚴肅時刻”
“藝術的本質是自我表達”
到了北大,呂克·貝松當然要面對一些深刻的問題,一位來自法律專業的女孩便問他“藝術的本質是什么?”見過世面的老呂摸摸腦袋后答到,“藝術的本質是自我表達,自我表達是唯一真實的與權力對抗的方式。電影作為藝術樣式不是虛妄的,它可以直擊人心,比如姜文的黑白電影《鬼子來了》就能讓一個來自盛產奶酪的國度的西方導演領會,并發給他戛納評委會大獎”。
“捍衛時刻”
“我會給馬丁發奧斯卡”
因為在法國的電影學校招生時,大聲說自己喜歡馬丁·斯科塞斯、斯皮爾伯格這樣的好萊塢導演,而被掃地出門,因此呂克·貝松決定終生擁護自己喜歡的導演。被學生問道為何奧斯卡不給馬丁·斯科塞斯小金人時,他回答及其迅速“我真的不知道,如果我是奧斯卡的人,肯定把獎給他了!、“要知道我的電影在法國也從來沒得獎,庫布里克和希區柯克也沒得過獎吧。相反你記得1971的奧斯卡最佳影片嗎,你不記得吧,但你記得我和他們”。(全場笑)
“美國人的錢不是萬能的”
每當有學生問他的電影和美國的關系時,呂克·貝松都會相當激動,而且話語中都是對美國的不屑,被問到自己是最好萊塢化的法國導演時,他辯解道“《第五元素》用的是法國人的錢,在英國拍的,最后票房在美國只排名25,在全世界排名第3.”最后談到動畫片《亞瑟》時,他還不忘補充道:“這部電影投資超過8500萬美元,但不是美國人的錢,美國人的錢不是萬能的!
“尷尬時刻”
“看年輕人創作是樂趣”
有大膽的影迷質問呂克·貝松近幾年不務正業,幾部電影大不如前,現在卻跟風《哈利·波特》寫起了兒童讀物,是不是缺少工作動力?
呂克·貝松聽到臉色有些不好看,但他認為,“滿足自己的創作欲是件很好的事,但目睹別的年輕人創作也是件了不起的事!
“給自己找些新挑戰”
對于自己撰寫《亞瑟》的事,呂克·貝松首先反問那位影迷是不是沒有看過書,如果沒有看過書就不用談這個問題。
場面頓時尷尬了幾秒鐘,老呂回過神后繼續說道:“我寫兒童讀物是因為自己有了孩子,但以前很少關心他們。而且我以前沒做過動畫電影,也沒做過真人合成電影,我之所以4年多時間為《亞瑟》小說和動畫電影樂此不疲,是想給自己找一些新的挑戰!
來源:新京報 記者 楊林
[上一頁]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