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勢措施陸續出臺
目前,北京的房地產交易市場存在諸多不良行為。例如一些開發商故意制造房源緊張的局面,哄抬房價;一些開發商以內部認購、選號等方式私下簽訂賣房協議;一些開發商一房多售等。針對這些現狀,近期有關部門陸續出臺了許多強勢措施,以期抑制北京房價。
為了規范商品房銷售經營行為,5月11日,北京市建委下發關于加強商品房交易市場動態監管的通知。通知規定:如果開發商虛擬買賣合同、囤積房源,發布不實價格和銷售信息,欺騙購房人搶購等,15日內未按期整改或整改不合格,將至少1個月內不能賣房。同時,北京市建委對目前房屋交易市場上53種可能存在的違規行為進行了公示,一旦發現這些行為,將進行嚴查。在這53條規定中,全部指向目前北京房地產市場中普遍存在的現象,主要涉及房地產銷售行為、房地產產品質量、物業管理等方面。
由北京市建委牽頭,包括北京市發改委、國土局、財政局等5個部門,正在聯手制定的中低價位商品房政策,將在6月份會簽。會簽結束后,涉及各相關部門執行層面的技術指標將相繼制定,隨后北京中低價位商品房政策以及相關土地供應政策,將正式對外公布出臺。北京市建委有官員稱,目前很多人反映房價高,買不起房!斑@些限價商品房主要面向收入一般、能力較弱、又能買得起低價房的人群”。
另外,中國人民銀行已于4月28日起上調金融機構貸款基準利率,希望對房價上漲過快能起到一定抑制作用。利率上調除對一級市場存在影響之外,二三級市場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波及。京城幾家知名經紀公司的有關專家不約而同地表示了樂觀的態度,認為此次升息傳遞出房市降溫信號,主要矛頭指向的是目前的投資過熱行為,打壓非理性投資行為。
消費者買房依舊難
根據北京市建委剛剛公布的數據顯示,北京市近六成可售期房沒有賣出去。建設部新聞發言人5月14日也明確指出,北京尚有1830.5萬平方米、12.7萬套商品住房可售。
初聞這兩條消息,可能讓擔心買不到房的消費者松了一口氣。然而,有關專家指出:由于購房人與開發商博弈力量相對弱小,盡管很多房子沒有賣出去,但是開發商不會因此而降價。目前多數消費者需要購買中低價位的房子,但市場供應的房子卻以中高檔為主,供給與需求之間的矛盾導致今后一段時間內,消費者可能仍然會覺得房子難買。
對于北京市建委“開發商15日內未按期整改或整改不合格,將至少一個月內不能賣房”的規定,許多人也在網上表示出自己的憂慮:“至少一個月不能賣房,這個不就是開發商所想要達到的效果嗎?這樣就可以用不合格為理由來囤積房子了!
“現在房價一路飆升,一月一個價錢,建委的處罰正好幫了他們一個大忙,開發商可以乘機趕上好時候賣高價。而對于買房者來說,也未必就是好消息。如果北京市的囤積房源真如北京市建委統計的那樣還有六成,或即便只是一小部分囤積房源被照章禁售,對房市也將是一個沖擊,開發商或許會借機炒作缺房之類。”
在“限價商品房”成為北京地產界的熱門話題后,也有不少媒體以“經濟適用房詬病難除,限價商品房換湯不換藥”、“限價商品房并非包治百病良藥”等為題,質疑限價商品房與經濟適用房本質上一樣,許多問題依舊難以回避。而許多城市也已經推行過限價商品房,效果卻并不十分理想。因此,此次一系列政策的推出,還有待進一步完善,以確實保證購房者的利益。
此前,央行提高貸款利率,對于買房者需求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當前過低的存款利率水平,使得相當部分人選擇“存房子”而不是到銀行存錢,買了房子等待升值,并且還能收些房租,收益水平遠超過利息收入。央行的目的沒有達到,消費者卻要承擔更多費用。
因此,有人對加息的作用產生質疑。他們認為:房價上漲加重了購房者的負擔,房貸加息在不一定穩定房價的同時,卻橫空給購房人增加了利息負擔。這種情況下,購房人的理性選擇只有不買,而不買房對于許多本來打算買房的人來說,無疑是下策的選擇。
最近,在有9178人參加的新浪網“三年內該不該買房”的專項調查中,有近八成購房者選擇了3年不買房。其實,在“三年內是否有買房計劃”的選項中,54.05%的受調查者選擇“有”,這從一個側面說明目前消費者購房的迫切性和強力的剛性需求。
有關專家認為:不同城市的房地產市場有著不同的特點,北京市推行房地產政策時如能因地制宜、實施得當,對于緩解目前商品房供應結構存在的問題能夠起到一定的疏解作用。(韓笑 劉靜)
[上一頁]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