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房價的日益備受關注,一種叫做“民間驗房師”的職業開始流行起來。“民間驗房師”的職責是,受房產業主的委托,在“五方主體”(發展商,施工單位,監理單位,工程勘查,設計院)和相關單位驗收之后,再對房屋進行一番深入的“挑刺”。由于這些“民間驗房師”都是從建筑技術專業出身,一旦發現問題,出具的意見和證據很有“殺傷力”。
除了房價不菲、消費者權益保障意識提高等因素外,讓業主們如此謹慎,在“五方主體”之外還要另請“民間驗房師”的緣由,就是當前的房屋質量的確不容樂觀。
南京一家“民間驗房事務所”的負責人說:“如果驗到幾乎沒有問題的房子,做技術出身的我們會更高興。可惜這種情況目前幾乎沒有發生過。”
裂縫、空鼓、滲水、高差……類似的,甚至更為嚴重的問題就出現在那些已經通過驗收的“新房子”里,從而導致業主和開發商等方面糾紛不斷。類似這種新聞,已經在媒體上屢見不鮮。
除了對開發商、施工單位基于經濟利益而私改規劃、偷工減料等行為的懷疑和譴責,“民間驗房師”流行的背后,透露出一些更深層次的啟示。
房產開發商們也許都還繼續沉浸在“地大物博”的自豪中,僅僅把不可再生和有限的國土資源看作賺錢的“原料”,豈不知,“有多少樓宇可以重來”,“有多少國土可以耗費”!一個城市中可以開發房產項目的地塊總是有限的。如今,關于某某城市高樓過多過密,破壞天際線美觀、影響城市整體環境和居民生活質量的抱怨層出不窮,如果再制造“爛尾樓”,再誕生沒使用幾年就問題重重、讓人難以安心居住的“豆腐渣樓”,就不僅是對業主權益的侵犯,更是對城市的不負責任。
一幢幢樓宇,不僅屬于房產商、業主,更屬于整個城市。只有每幢建筑牢固了、安全了,這個城市才可能牢固、安全。業主對房產不放心,可以依賴“驗房師”的檢驗,但是,一座城市的安全和環境無法由“驗房師”來檢驗和保證。“驗房師”的涌現,恰恰證明公眾對城市信譽、安全的懷疑和相關部門的不夠盡責,從這個角度看,我們不應該讓“民間驗房師”流行起來。
什么時候“民間驗房師”失業了,我們的城市可能真的要安全了。
(來源:華東新聞 作者:余榮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