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曼谷十二月二十一日電 題:普吉也有“唐人街”
中新社記者 羅欽文
曼谷的“唐人街”,車水馬龍。這個聞名遐邇的“中國城”,現已不僅僅是傳統的華人居住和商業區,也成為了這個“天使之城”的一張城市名片,吸引四面八方的游人前往觀光、購物。
在泰國最著名的海濱度假勝地——普吉島上,也有“唐人街”,相對而言卻遜色些許。普吉島上的“唐人街”,不在巴東海灘邊游人聚集的新興商業街區,而是在古老的普吉城鎮中。普吉島上的“唐人街”,一如曼谷“唐人街”,不再單指一條街而是一個街區的代名詞,也有著一樣的街名“耀華叻路”。
南北走向的耀華叻路,東西走向相連的塔蘭路、科拉比路,交織而成所謂的普吉“唐人街”。走進“唐人街”,只見牌樓式建筑鱗次櫛比,夾道而立。雖沒有曼谷“唐人街”的繁華景況,卻也商鋪、民宅密集,多了一份整潔與平靜。
一個小院,一座古色古香、修飾一新的石筑小洋樓,坐落于科拉比路上。這就是已有七十多年歷史的“普吉泰華園”。原來,這里是島上華文學校的所在地;而今,華文學校遷走了,靜靜的小院、靜靜的小樓依在,成為了永久保存的紀念物,見證島上華人社會的發展與變化。
“聯友印務局”、“隆盛”、“定光堂”、“元春堂”、“合隆發餐廳”……書屋、藥鋪、服裝店、摩托車修理行等各式各樣店鋪的中文招牌,在科拉比路、塔蘭路、耀華叻路上隨處可見,是“唐人街”的最好印記。而道路兩側,連排兩、三層樓房的臨街門面裝飾更是處處顯現華人生活起居的印跡。
“合隆發餐廳”是街上一家裝飾頗為古典秀雅的餐廳。老遠看到招牌,走近只見中門邊墻上掛著一塊用中文書寫“承接匯兌廈門銀票”的扁額,木門木窗上也有“隆富”、“發榮”、“松茂”、“柏悅”、“蘭言”、“竹美”的中文字樣。進門,狹長的廳堂里,一張桌、一條椅、一個柜子、一件工藝品的擺設都透著店主的品味。看到這些,千萬別以為自己走錯了地方,過了前廳,后庭就是餐廳。
合隆發餐廳的廳堂里,還有鑲在鏡框里的一張張老照片,是普吉“唐人街”昔日繁華的見證。對比今昔,因為旅游業的發展促使海灘一帶興起新的商業街區,普吉“唐人街”已物是昨非,走向沒落。
不過,記載著華人移居普吉、謀生創業歷史的這個古老街區,已獲得當地政府的完好保護。街路邊上了歲數、風格獨特的樓房,都由當地政府掛牌保護;而釘在墻上的牌子,都清清楚楚地寫明建筑的歷史與特色。
“以前,這里是華人商業區,很熱鬧。”說起“唐人街”的衰落,祖籍福建閩侯的第二代華裔林金先生難免有點傷感。他出生在普吉,以前就在“唐人街”上的公司里上班。看著街上的泰華學校遷出去,看著街上的鄰里搬走,他感嘆歲月的變遷。或許是對“唐人街”逝去歲月的留戀,已是六十一歲的他依然常常回到街上的海南會館看看中文報,與熟人聊聊天。
見到林先生,就在他看報的海南會館。海南會館在合隆發餐廳邊上,也是圣娘廟的所在地。歷經重修、擴建,圣娘廟雕梁畫棟,牌匾林立,香火鼎盛。“智德配天”、“愷澤長流”等一塊塊牌匾落款處注明為“光緒年間”,講述了廟宇和海南人移居普吉的悠久歷史。
福建會館也位于海南會館附近。據載,早在十九世紀,錫礦資源豐富的普吉島因錫礦開采發達、勞動力需求劇增,而很多華人勞工相繼來到這里從事采礦。時至今天,普吉島上居住著眾多的華人華裔,約占了島上居民的一半以上,其中大多祖籍福建、海南,迄今保留著濃厚的中國南方習俗。相傳從福建傳入的九皇齋節就已成為島上的一個重要節日,并盛行全泰各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