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刊用中國《中華文摘》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曾鮑笑薇,曾蔭權身后那個默不作聲、打扮樸素的妻子,直至曾蔭權參加特首競選,鎂光燈才打到她身上。過去以為這位賢淑的曾太,只是一路被強勢的曾蔭權牽著走,錯了。與她一席深談,才發(fā)現(xiàn)她可能是影響曾蔭權至深的人。
當年男仔頭千金
曾太生于澳門,父親鮑元義是電燈公司職員,受過教育懂英文,后來創(chuàng)業(yè)成立“元記”,從代理綠寶汽水開始,成為澳門三大餅家之一。曾太有兩姐一兄,童年過的是富家小姐生活。哥哥鮑馬壯是運動健將,當年澳門籃球代表隊成員,現(xiàn)任澳門籃球總會理事會主席;曾太小時候也很好動,游泳、田徑樣樣皆能。
“我是個男仔頭,頭發(fā)剪得短短的,曬得很黑,10歲開始學游泳,夏天總在水邊玩。很喜歡打乒乓球,家里有球桌,經常叫朋友來打球;十來歲,當時香港人都還不懂什么是全壘打,我已天天在打壘球。”曾太說她現(xiàn)在還保持游泳習慣。
她在澳門圣羅撒女子中學讀書,據她哥哥說:“她成績很好,總是名列前茅。”畢業(yè)后來香港工業(yè)專門學院(理工大學前身)讀秘書及商業(yè)專業(yè),初期住在胞姐位于西摩道的家中,后來寄居世交曾云(曾蔭權父親)家里,直至結婚。
兩小無猜純純的愛
鮑家與曾家屬遠房親戚,也是世交,她小時候便認識了“真命天子”曾蔭權。
“初見面時我十二三歲,曾蔭權來澳門探他舅父,我們一起去踩單車,好開心!后來兩家人經常見面,我和他也通很多信,當時沒有E-mail嘛,我們寫英文信,那些信我一直保留著。”
到她來港讀書,且寄住曾家,兩人自然而然地走在一起。純純的愛始于何時,她已記不清楚,但深深記得曾蔭權送她的第一份禮物——一顆珍珠鏈墜。“雖是很便宜的東西,但我很感動,也保留到現(xiàn)在。”說起這份禮物,她眼底泛出的喜悅,足證幾十年感情依舊。
她說當年拍拖不算浪漫,很多時間是與家人在一起,所以她深有體會地說:“兩個人拍拖結婚,與對方家人的關系很重要。那不只是兩個人的事。”最溫馨的節(jié)目是“接放學”。“他教夜校,上課到9點半,我便去等他放學,然后一路慢慢走回家,已經很開心啦!我在理工讀書,他有時來接我放學,都是很好的回憶。”
賢內助緊隨左右
“結婚時我不是教徒,所以沒有在教堂行禮,而是在大會堂注冊。”嫁作曾家婦后,便連信仰也跟隨丈夫?她靦腆含蓄地道:“這方面是他影響我,有信仰是好事呀。”
出嫁時,曾蔭權只是個小小的行政主任,問她當時覺得嫁了個怎樣的男人,她答得得體,卻也充滿對丈夫的仰慕之情:“當時我覺得自己的老公很踏實、有上進心,是可以付托終身的男人。”婚后兩年,曾蔭權很上進地考上政務主任。
40年官場歲月,曾蔭權從一個離島小官逐步高升。其間1977年他借調馬尼拉亞洲發(fā)展銀行,1981年獲保送往美國哈佛大學攻讀行政碩士,兩次遠行,曾太都帶著幼兒緊隨身邊。
“去哈佛時,我們帶著5歲的大仔、兩歲的細仔,當年還沒有電腦,他功課很多,要打字,每次都是晚上他一邊寫,我一邊幫他打的。那時我自己也在哈佛讀校外課程,學室內設計和公關,同時認識了一些其他國家的官員太太,現(xiàn)在仍有來往。那些日子,都很值得珍惜。”
從不過問政事
1998年,是曾蔭權仕途最關鍵的一年,他和一眾財經官員聯(lián)手入市迎戰(zhàn)國際金融大噩。對曾太來說,這驚心動魂一役,其實來得不動聲色。“他不會向我說公務的事,但當時氣氛確實令我感到有些事發(fā)生。”曾太說,金融風暴發(fā)生的那一個月,她和曾蔭權如期前往伊斯坦布爾,她完全不知風暴來勢洶洶,只覺曾蔭權一直在“準備一些緊要事情。行程走到一半,他忽然說有些重要事趕回香港,我一個人留在伊斯坦布爾,完全不知發(fā)生什么事。”
曾太回憶起那個夏天,她說,之前她和曾蔭權還到過九寨溝一游,當時他已不停打電話回港,“但我沒有‘理會’他,等他慢慢享受這七天美好的假期,回港后,他就入市。”
曾太表示,政治、政務她不便過問,另一個原因是,曾蔭權在她面前,每遇大事,永遠都把自己包裝得若無其事,而她只會靜觀其變,給丈夫最多的空間、時間去處理公務。“他經常帶公務回家,一看他一臉嚴肅,是他要靜、要思考、要做事的時候,我便讓他靜靜做事;除非他肚餓啦,我才出場打點吃的。”曾蔭權曾公開說自己脾氣不好,很感激太太包容他的壞脾氣。提起這事,曾太仍是一派自若:“他有時比較緊張,我則很輕松。我時時說,他學到我一半就好啦!他太緊張?zhí)量啵視⻊袼菹ⅲ贿^我始終欣賞他做事的認真態(tài)度。”
流淚送兒留學英倫
曾太婚后在蜆殼公司當秘書直至1979年次子出生,才成為全職家庭主婦。目前長子慶衍是醫(yī)生,次子慶淳三年前從牛津大學電機工程系畢業(yè),任職英國甲骨文公司。
兩兒皆有所成,曾太的教子秘訣卻是談心:“他們讀小學時,我親自開車送上學、接放學、參加活動,有時每天六七次,那是最好的談心時間,他們在學校與老師朋友的事情,都可以談。”
兩個兒子都在13歲時,送到英國約克郡的天主教寄宿學校讀書。“寄宿學校的生活是簡樸、有規(guī)律的,可以訓練孩子的紀律。”曾太沒有想到,送兒子留學,竟成為她和丈夫最難過最痛苦的事。“第一次,我們陪著大仔去,他一直表現(xiàn)很堅強,但當把他交到監(jiān)護人手中,說再見那一刻,他忍不住哭了,我和他爸爸也流眼淚。然后我們開車回倫敦,幾小時路程,輪流開車輪流哭。好在是兩人一起去,否則哭得淚眼模糊,怎么開車?三年后送細仔過去,雖然他已有哥哥照顧,但還是一樣,還是哭得很凄涼。”今時說起這些往事,她仍然眼圈紅紅。
不斷自我追求
曾太少時是運動健將,數(shù)十年來,仍保留著運動員的堅毅與認真,從沒停止過自我追求。從澳門來香港后,一直在法國文化協(xié)會學法文,現(xiàn)時在社交場合,仍能應對幾句。1993年孩子都到英國留學后,她開始學書法。“書法適合我的性格,可以靜靜地自己寫。”12年來她沒有間斷,即使生病也堅持上課,練習時可以站著寫上四個小時。
她愛旅行,對大陸少數(shù)民族、歷史古跡最感興趣,近年去過湘西鳳凰、云南麗江等地,喜歡得不得了。“每次外游我都寫旅行日記,見過的人和事都記下來,是很重要的回憶。”
說起大陸旅行,原來曾太的普通話,也比丈夫靈光得多。她哈哈笑道:“我小學已學普通話。”
曾太喜歡下廚,據說她的魚頭湯在官場贏得不少掌聲。踏進這幢別墅,處處都顯示出她的品位:咖啡桌上一束小白蘭,是早上她從樹上摘來的一室幽香;長廊上的花鳥畫是她從藝術館選來的復制品。曾太細數(shù)她現(xiàn)在的家務:“每天都開早午晚餐、下午茶、消夜,總有很多政府人員、外國使節(jié)、議員來作客,我每天要決定菜單,記住哪位客人喜歡什么,不吃什么,菜式盡量多變,讓大家吃得開心;同時要考慮餐具、杯碟、餐巾的配套,插什么花、放什么音樂之類。”
在曾蔭權步步高升的這臺戲中,曾鮑笑薇盡管沒有臺詞,卻是演出的最佳女配角。
(文/孫葦蓮 摘自香港《東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