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臨沂六月三十日電 題:抗戰中的杰出女性沂蒙“紅嫂”
中新社記者 王魯平 趙建華 梁波
踏著《沂蒙山小調》那悠揚悅耳的歌聲,記者走進了令人向往的沂蒙山區,去尋訪抗日戰爭期間中華民族女性的杰出代表——沂蒙“紅嫂”。
一九三九年,中共派遣八路軍一一五師東進山東,在位于山東省中部的沂蒙山區建立了敵后抗日根據地和民主政權,開辟敵后抗日戰場。為了贏得抗日戰爭的勝利,沂蒙山區的老百姓做出了巨大的犧牲。十數萬青壯年參軍參戰,投身抗日戰場,犧牲的烈士有數萬余人。
與男人相比,沂蒙山區的女性做出的犧牲更大。她們母送兒、妻送郎、姊妹送兄弟,義無反顧的將自己的親人送上抗日戰場;她們肩負起耕田種地、贍養老人、撫育兒女的重任;她們縫軍衣、做軍鞋,碾米、磨面、烙煎餅,抬擔架、推小車,舍生忘死救傷員。她們用家里僅剩的一把米、一只老母雞給傷員熬湯養傷,用自己的乳汁去救奄奄一息的重傷員,在日軍的刺刀面前,她們寧死也不會暴露八路軍傷病員的藏身之地。
哺育八路軍后代的“紅嫂”尹德美
在莒南縣筵賓鎮前辛莊村,記者見到了健在的沂蒙“紅嫂”尹德美大娘。已是八十歲高齡的尹大娘,聽說是專程從北京來采訪抗戰故事的記者,老人家就像是見到了久別的親人,拉著記者的手一刻也不想放開。談起六十多年前用自己的奶水哺育八路軍后代的往事,顯得有些激動,不時地用布滿褶子的手抹著眼角溢出的淚水。
一九四三年十一月的一天,馬上就要開赴前線的八路軍山東軍區司令部通訊大隊大隊長黃志才和電臺臺長劉凱,依依不舍的將自己出生才十五天的兒子迎勝托付給村婦救會主任尹德美撫養。接過小迎勝后,尹德美忘卻了自己出生七天的孩子剛剛夭折的悲痛,精心的用乳汁哺育照料著小迎勝,歷盡了艱辛。
尹德美大娘回憶說,“為了躲避日本鬼子的掃蕩,背著孩子滿山跑,有時幾天吃不上一口飯。”有一次,孩子幾天高燒不退,眼看不行了,有人說快扔了吧。她卻死不撒手哭著說,“這是八路的孩子,是俺的親骨肉”。連續七天七夜,她一直把這個孩子抱在懷里,直到他活了過來。后來在老八路夫婦的一再堅持下,已回到大城市的小迎勝成了尹德美大娘的女婿。
用乳汁救死扶傷的“紅嫂”明德英
在沂蒙山區“紅嫂”紀念館里,記者看到了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在中國廣為熟知的歌舞劇《紅嫂》主人公的原型明德英的事跡。一九四一年,日軍對沂蒙山區進行瘋狂的大掃蕩。一個年紀不大的八路軍戰士在戰斗中身負重傷,被追到一片墓地中。明德英這位看墳人的啞巴妻子,雖然不會說話,但她知道這個小戰士是自己的同胞,是打鬼子負傷的。她不顧個人及全家的安危,將小戰士藏了起來,并機智的將隨后追來的鬼子兵騙走。
看著渾身是血昏迷中喊渴的小戰士,明德英沒顧上多想,將自己的乳汁擠入小戰士的口中。為了讓小戰士早日養好傷,家境十分貧寒的她又殺了僅有的兩只正在下蛋的老母雞,為小戰士熬雞湯補身子,使小戰士很快養好傷重返戰場。而為了保護小戰士明德英的小兒子卻被日本鬼子摔壞了腦子,因弱智至今生活不能自理。
一年多以后,這位啞巴“紅嫂”和她的丈夫,又救了一個年僅十三歲的“小八路”莊新民。新中國成立后,已在上海市公安部門擔任領導職務的莊新民三番五次要將明德英夫婦接過去享享福,明德英因照顧家不能去,讓丈夫去了一趟但沒住多長時間就回來了。在“紅嫂”去世的時候,已年邁的“小八路”莊新民讓自己的兩個兒子趕來為老人送終。此后每年的清明節,莊新民的兒子都會專程從上海趕到沂蒙山區“紅嫂”的墳前祭祀。
在八年抗日戰爭期間,沂蒙山區涌現出千千萬萬個“紅嫂”,像誓死保存機密文件的王換于、被日本鬼子懸賞三十塊銀元買人頭的侍振玉、扮成乞丐進入鬼子炮樓探聽情報的孫玉蘭、為照顧公婆讓未婚夫在前線安心作戰而抱著大公雞拜天地的李鳳蘭、為動員參軍毅然作出“誰第一個報名參軍就嫁給誰”的梁懷玉……,她們讓人們重新認識了中國女性!從她們身上,人們看到了什么是同仇敵愾,什么是全民抗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