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萊特( B B C著名體育評論員)
在每一項大滿貫賽事的比賽中,奪冠熱門選手都會面臨一些困難。在墨爾本,過度的高溫會給選手帶來不適應;在巴黎,眾多的觀眾會給選手帶來壓力;在紐約,嘈雜的噪聲也會影響選手的發揮;而在溫布爾登,選手要面臨的最大困難是質地不斷變化的場地。
要想在草地賽場取得成功,首先要具備的素質是較強的適應性。在賽事最開始的兩三天里,賽場的草地郁郁蔥蔥,彈性比較小。在這種質地的草皮上,選手們習慣采用大力發球來不斷地調動對手;尤其是下墜幅度較大的球,對手更是很難抵擋。
隨著賽事的不斷進行,賽場的草皮會逐漸老化;場地不斷地變得堅硬,彈性也開始變大。這種場地的球速比較慢,網球選手們經過不斷的比賽會逐漸適應這種草皮。
這也就能解釋為什么種子選手在最初幾天的表現經常不盡如人意。五屆溫網冠軍博格就經歷過類似的情況,在1978年,美國左撇子維克多憑借著自己的大力發球占盡優勢,在大比分2比1領先的情況下獲得第四局的局點,幾乎將博格逼上了絕路。好在博格依靠好的心理素質翻盤成功,最終獲得了自己的第三個溫網冠軍。
我曾經和衛冕冠軍費德勒就此問題進行過交流,他表示:“比賽最初幾天大概有百分之五十的得分是依靠底線,還有百分之五十的得分依靠上網截殺。不過,過了這段適應期,我會嘗試更多的上網截殺。”實際情況也是如此,在今年溫網首輪應對法國選手馬休的比賽中,費德勒在前兩局大多在底線接球防守,直到第三局才表現得更具有侵略性———他大力擊球,并不斷上網攔截,不給對手以反擊的機會。
即使是溫網歷史上最為著名的選手桑普拉斯,也需要時間來不斷地適應草地。在他前三次做客溫布爾登時,僅僅取得過一場勝利;隨著經驗的不斷積累,桑普拉斯逐漸明白了如何合適地使用自己的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