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忻州(山西)六月七日電 題:老少共緬白求恩
中新社記者鄧敏劉惠來
“你們和我們都是國際主義者,沒有任何種族、膚色、語言、國界能把我們分開……”
一九三八年的九月十五日,佛教圣地五臺山下的一個小鎮(zhèn)上,一位五十多歲的加拿大醫(yī)生為慶祝剛剛成立的抗日模范醫(yī)院,發(fā)表了一篇熱情洋溢的演講。他就是救治過無數(shù)中國抗日英雄的國際友人白求恩。
半個世紀過去了,記者重新來到五臺山下,青山依舊,斯人卻已遠行。
在五臺山松巖口的“白求恩模范病室舊址”里,記者看到了白求恩曾經(jīng)演講的典禮臺,臺上默默地靜立著他的半身塑像,依然凝視著自己戰(zhàn)斗過的地方。
一九三八年一月,白求恩率領由加拿大人和美國人組成的援華醫(yī)療隊,帶著大量醫(yī)療器材來到中國!拔逡弧眲趧庸(jié)剛過,白求恩一行便乘坐一輛裝滿藥品和醫(yī)療器械的汽車離開延安,奔赴抗日前線。
“他是六月份來的,騎著高頭大馬,就住在我們村里。那時候他身體很好,雖然已經(jīng)五十多歲,但仍顯得很英俊!逼呤藲q的裴貴清老人帶著微笑回憶著初見白求恩的情景。
“白求恩模范病室”落成時,裴貴清還只是一個小學二年級的學生,排著隊在典禮臺下似懂非懂地聆聽白求恩的國際主義講演。
“模范病室是由一間龍王廟改成的。后來日本人來了,把這個院子幾乎全燒光了,只剩下大門和院里的一棵松樹,F(xiàn)在這些都是一九五二年新中國成立后為紀念白求恩又重建的!
在后人仿制的手術室里,裴貴清指著手術臺對記者道:“白求恩就是在這上面動手術的。有的時候我們用唾沫把窗戶紙捅破,偷偷地從小孔里看他做手術。”手術臺旁陳列著白求恩用過的手術刀等器械。
“當時村子里住了五百二十多個傷員,重病人就住到這個小廟里。白求恩僅將軍就治好了三位,這都是和他一起工作過的人親口告訴我的。”一提起白求恩,裴貴清老人似乎就有說不完的話題。
在模范病室的小院里,殘留著一棵參天老松樹,樹根處被焚燒的痕跡仍清晰可見。撫摸著樹干,裴貴清對參觀者講了不少掌故。
老人指著兩根糾纏在一起的樹杈說道:“那本來是兩個分開的樹枝,白求恩大夫來了之后,有一個小樹枝竟然跟另一個樹枝長到一塊去了,形成了‘連理枝’。這不正喻意著兩國人民世代友好嗎?”
提起白求恩的去世,裴貴清老人的眼淚再也忍不住了:“多好的一個人啊,不到一年多就去世了!
一九三九年十一月十二日凌晨,白求恩因傷口感染不幸在河北唐縣逝世。臨逝前,他用顫抖的手寫下最后的遺言:“請轉(zhuǎn)告加拿大共產(chǎn)黨和美國人民,告訴他們我十分快樂,我惟一的希望是能夠多有貢獻……”
“白求恩模范病室”東邊的松巖口中學里,孩子們在操場上無拘無束地玩耍,但問起白求恩,幾乎所有的孩子都異口同聲地告訴記者“他是一名偉大的外國醫(yī)生,他是為了世界和平來到中國的”,有的孩子甚至給記者背誦起毛澤東的名篇《紀念白求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