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刊用《中國新聞周刊》稿件務經書面授權并注明摘自中國新聞社《中國新聞周刊》。)
整個世界都鉚足了勁,等待它的最后一戰。有預測說新一部“星戰”將為盧卡斯帶來15億美元的零售狂潮
-本刊記者/何曉鵬
1972年,喬治·盧卡斯28歲,那時他還沒有啤酒肚。盡管在攝影學校時因拍攝短篇《THX1138》而初露鋒芒,讓當年18歲的斯蒂芬·斯皮爾伯格大為折服,但那時的盧卡斯仍然是一個前途不明,兜里只剩下500美元的無名電影人。同年2月的一天,他把自己那不到一米七的身軀窩在椅子里,用一支2B鉛筆在一個藍綠相間的活頁簿上勾畫著,上面涂滿了奇怪的人名和地名。可能連他自己都想不到,這個從那時就開始編造的故事,在接下來的三十多年里給他帶來了巨大的榮譽和財富,這就是《星球大戰》,被美國人稱為“美國神話的一部分”。
我們很難說清楚《星球大戰》究竟給美國帶來怎樣的影響,NASA(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一位官員曾在非正式場合說過這樣的話:是《星球大戰》一掃阿波羅13號墜毀后美國人民的悲觀情緒,重新點燃了年輕人對宇航事業的熱情。
一切只因有了《星球大戰》
僅從《星球大戰》締造的商業神話角度看,已能清晰地感受到“星戰”帝國的無可匹敵。據福布斯去年發布的資料,剛滿60歲的盧卡斯個人凈資產為30億美元,其旗下有五間以其姓名命名的公司:盧卡斯影片有限公司、盧卡斯在線公司、盧卡斯藝術娛樂公司、盧卡斯數字技術公司、盧卡斯形象產品開發公司,這幾家公司共同組成了一個年贏利達10億美元的龐大商業帝國。
1977年5月5日,“星戰”舊三部曲的第一部《新希望》(即《星球大戰》)上映,一段記載著天行者家族捍衛“古老的共和國”的故事由此展開,另一個商業帝國的神話也由此拉開序幕。
影片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在次年的奧斯卡獎評選中,《新希望》獲得十項提名,并最終贏得最佳視覺特效、最佳音效、最佳剪輯、最佳動作設計等七項大獎。
絕大多數六七十年代出生的美國孩子都不止一次地看那部電影。觀眾對《新希望》的追捧,造就了新的票房奇跡,上映當年影片的美國本土票房就達到1.85億美元,超越兩年前斯蒂芬·斯皮爾伯格的《大白鯊》(1.33億美元)。很多人更把1977年視作美國當代電影的起點,因為它定下了美國電影之后的發展基調:高科技特效、娛樂性、大投入、為成功影片拍續集……
隨著1999年后《星戰前傳》系列的陸續出爐,“星戰”票房更是不斷膨脹,截至2004年,“星戰”五部曲累計票房達35億美元。
而這還只是“星戰”電影本身的收入,據不完全統計,“星戰”周邊產品包括兒童玩具、電子游戲、道具服裝等產業收入已超過90億美元。盧卡斯對這一“錢景”是早有預料的,當初在拍攝《新希望》時,盧卡斯寧愿放棄自己40%的片酬和相關商業權利,但卻爭取到“星戰”產品的生產許可授予權,并緊緊地捂在自己兜里他清楚這才是一個取之不盡的金礦。下一個15億只是新的開始
另外,以“星戰”為主題的出版物也給“星戰”帝國擴充了巨大版圖。在美國各大書店,關于“星戰”的小說種類繁多,往往一家書店里就有20余種“星戰”圖書。美國蘭登書屋出版的《星球大戰》小說至今已銷售1.6億冊。另有媒體估測,在與美國巴蘭汀出版集團的合作過程中,盧卡斯獲得了總數近百億美元的收入。
而這個領域還包括,以“星戰”為主題的家用影像產品、電影配樂CD、橫跨各主流平臺的電玩游戲等,還有盧卡斯與百事可樂系統等其他領域的合作等。“星戰”品牌所創造的收益巨大到根本無法統計其具體數字。而盧卡斯的花錢方式也頗為有趣。他幾乎把絕大部分收入都投到了他的“造夢機器”(他旗下的公司)上,其中尤以號稱“特效巫師”的工業光魔(Industrial Light & Magic)最為大家熟悉30年來,盧卡斯一次又一次地將拍片所得的贏利傾數投入其中,使其成為世界上最優秀的電影效果制作公司。
“星戰”的財富帝國構建于世界上眾多的“星戰”迷的忠誠上。每當有新一集“星戰”上演,電影院門前就會出現綿延幾個街區的購票隊伍;更有甚者,竟有“星戰迷”在影片首映前一個月就帶著露營工具在電影院門口安營扎寨。等影片上映當日,他們會手持光劍模型、身披絕地武士服一臉興奮地走進劇場。
現在,整個世界都鉚足了勁,迎接它的最后一戰。有媒體報道,從4月2日起,位于好萊塢星光大道上的中國劇院就開始有影迷在那里排隊了,他們搭起帳篷,安心等待5月19日的到來28年前,《新希望》就在此首映。同時,早已準備好的還有西斯模型、游戲光盤和廣告衫等,有人預測新一部“星戰”將為盧卡斯帶來15億美元的零售狂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