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7月23日電 上周末悄然到京會見“溫迷”,同時辦理自己新作品在內地出版事宜的著名武俠小說大師溫瑞安“溫大俠”,昨天接受了北京晨報記者的專訪,講述他對內地武俠創作的看法,并且一再申明,此前有報道稱其“四大名捕”系列將“封筆”之說絕無可能,他的部分新作就要在內地上市,他樂意接受內地導演與他洽商作品影視改編問題,但是這樣的導演一定要真的懂得什么是“俠”。
在“溫大俠”看來,武俠創作的根還是在內地。“內地的網絡上出現了不少真的很好的作品,這在港臺已經十分罕見,武俠在香港已經過于商業化,而臺灣幾乎只有人等著看,沒有人愿意動腦子去寫它。武俠大師都出在有武俠情懷的人群中!不是表現為披著床單跑來跑去的那種。”
盡管“溫大俠”目前與內地聯絡不多,但他一直關注內地的武俠創作,包括影視方面的作品。他說:“這幾年看到,李安的《臥虎藏龍》還是很不錯的,《英雄》我也看了。《英雄》?我的天!那里面有太多的心理打斗!視覺上確實養眼,色調搭配場面支撐,但我只能說,張導演表現的‘俠’和我們的‘俠’是反的。真正的‘俠’是那樣一群人,他們互相平等,彼此同情關懷,沒有誰比誰高貴,沒有觀念上的居高臨下,不一定都要架起來,都去做那些所謂憂國憂民的大事。”
他還表示,還沒看《十面埋伏》,不敢說,只知道要做武俠得真的懂什么是‘俠’才好。
“溫大俠”16歲開始武俠小說創作,而今他自己也敢說自己是成功的了。“寫大俠,金庸先生首屈一指;寫溫情俠客,古龍堪稱一絕;而寫‘小俠’、小人物,我沒得說,最好!”此時,一位“溫迷”突然咳了兩聲,聲音壓抑著,“溫大俠”轉而即說:“像這姑娘咳嗽時,會懂得不要影響其他人,這就是我理解的一種‘俠’啊!生活里這樣的‘俠’很多,我們為什么不寫,寫出來,即便是對社會風化的改善,也是有好處的。真正的‘俠’應該就出在小人物身上。”(孫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