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這已是一個不適合談奉獻的年代了,以至于當馮小剛用看上去無比真誠的表情喊出那句“我把青春獻給你”的時候,我們很多人看到的,其實是一地雞毛。
時光在飛逝,容顏在變老。這是女人們永遠的傷。對于她們而言,魚尾紋是一種遠比原子彈更具殺傷力和摧毀性的東西。所以,在不得不佝僂著腰收拾那一地雞毛之前,還是考慮一下如何去享受夏日的碧浪沙灘和冬日的名貴皮草吧。趁自己還年輕。
23歲,足夠年輕嗎?這個年紀,大學生剛剛走向社會;這個年紀,郭晶晶成為了奧運冠軍。世界上很多事情畢竟不可一視同仁,人生道路上的同一條線,是有些人的起點,卻可能是另一些人的中點甚至是終點。
之所以有所感慨,是因為奧運會之后的一些現象令我不吐不快。在我看來,報紙上本不應該出現郭晶晶的名字,電視上本不應該出現郭晶晶的鏡頭,F在她應該在哪里?她應該在跳板上,在水池里,在光環的外圍,在寂寞的中央。如果她已經32歲,毫無疑問我將重新設置我的觀點,然而很遺憾,她僅僅23歲。
我不知道她怎樣認識四年后的北京奧運會,我同樣不知道她怎樣定位自己的人生坐標。奧運金牌,究竟是“韓信用兵,多多益善”,還是“擁抱一次就已足夠”?奧運金牌,究竟是一座激勵運動員不斷攀登的山峰,還是一枚用來打開500平方米豪宅大門的鑰匙?
也許日復一日的枯燥訓練對于一名業已功成名就的運動員來說太過艱難,甚至在日后看來,會成為記憶中的“一地雞毛”。既然這樣,何不一把抓住光陰的腦袋———很顯然不可能是“尾巴”,演一出艷麗光鮮的“鳳凰于飛”?飛出跳水池,飛躍沉甸甸的責任和使命,飛向她理想的天堂。從此,她的腰肌再也不可能勞損,她的腳踝韌帶再也不可能斷裂,當然,她的名字也再不可能為人們帶去感動……
年輕漂亮的郭晶晶幾乎就要上岸,同樣年輕漂亮的羅雪娟卻又沉入了水底。在大口大口的喘氣過程中,在小腿接近抽筋的邊緣,羅雪娟讓我們感受到了一種與郭晶晶很不一樣的美。這種區別就好像是一個女人平靜地講述著“我把青春獻給你”的故事,而另一個女人正在煩惱地思考“明天我該嫁給誰”的問題。
其實郭晶晶和羅雪娟都只是符號,盡管她們也許代表了不同的兩個群體。在北京奧運已經開始倒計時的當口,謹以此文獻給我們所有的體育健兒。(許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