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刊用中國《新聞周刊》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從38.9億到23億,“鳥巢”預算令外界目眩的數字變化,并不能全然勾勒出爭論的始末和意義所在。已經可以觀察到,整個奧運場館建設計劃正在被全面檢討,更多的變化將會接踵而來
本刊記者/劉溜 劉英麗 袁奇
2004年5月23日,巴黎戴高樂機場候機廳的坍塌,驚動了萬里之外的中國。
5月30日,在北京市委召開的專門會議上,市委書記劉淇發問:“(鳥巢)在安全上,到底有沒有問題?”
“在場專家表達了高度的擔心!币晃慌c會者對本刊記者回憶。
受邀參會的包括中國工程院院士沈世釗,中國航空工業規劃設計研究院總結構師葛家琪、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總工吳學敏,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教授級高工、國家體育場設計顧問陳福生等國內知名建筑專家。
此時,作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主會場的國家體育場,已在京北破土動工7個月,有1800多根長38.3米、直徑近1米的樁已被打入地下,按原來的計劃,到2006年底,這里將搭建出一個巨大的白色“鳥巢”。
在這次會議上,劉淇強調,應停止原來搶工期的做法,必須確保安全,推遲工期也沒關系。
兩個月后的7月30日,“鳥巢”悄然停工。但暫停顯然并非全然因為確保安全——這個此前被報道為“獲得一致好評”的恢宏建筑,突然被卷入一場爭論之中。
事實上,爭論早已在暗地里持續,只是在7月初的“院士上書”事發前,外界仍難知其詳。
當突然間所有的平民百姓都可以對“鳥巢”方案指指點點、議論紛紛,一度備受推崇的設計轉眼間成為“眾矢之的”之際,“鳥巢”之爭更深的意義和背景,反而被淹沒在口水和紛攘之中。
“革命家”與“改良者”
圍繞“鳥巢”的爭論,終于在2004年8月初告一段落。一個將“鳥巢”開啟式屋頂取消,并把頂部開口放大的方案最終通過專家評審。“瘦身”后的預算,終于接近了23億這個數字。
在曾任“鳥巢”設計方赫爾佐格·德梅隆設計公司中方顧問艾未未的記憶中,“23億”這個數字的提出是在去年。
2003年11月,中央曾派出一個專家組,對“鳥巢”設計方案做可行性分析,重新評估鳥巢方案造價,評估的結果為22.67億元即可完成。這個數字與7個月前方案選定時,瑞士赫爾佐格·德梅隆設計公司給出的38.9億元預算相距甚遠。
從38.9億到23億,令外界目眩的數字變化,并不能全然勾勒出爭論的全部。
“主張推翻重建的專家是革命家,而我們是改良者”,清華大學土木系教授、鋼結構專家董聰說。
在“鳥巢”開工之日前,“推倒重來”的呼聲就未曾斷絕。其中言辭最烈的“革命家”是清華大學建筑學院外聘教授彭培根,他一直上書決策者,建議“干脆把瑞士方案槍斃”。
從去年3月開始——其時國家體育場方案尚未落定,董聰就受命組建“奧運場館結構選型及優化設計關鍵技術”課題小組,負責對國家體育場和游泳中心進行結構優化。委托來自北京市科委。他從事此項工作的前提,是保持建筑外形和構件外廓尺寸不變。
不過,在當時,由于方案尚未選定,省錢并不是董聰的主要目標。但現在情勢發生了變化。
雖然,彭的激烈方案被采納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從廣受贊譽到備受指責,“鳥巢”當前的確處境尷尬。
在北京市高層表示了安全擔憂之后,國內建筑界的專家們空前活躍起來。6月5日,在一年一度的院士大會期間,中國工程學院土木、水利、建筑工程學部召開了“奧運情況通報”的會議,有院士要求以全體學部院士的名義上書國務院,直陳2008年北京奧運會場館設計中因求大、求新、求洋而帶來的安全與浪費問題。
之后,該學部起草了《關于奧運主要場館設計的具體建議和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將兩次會議的意見上遞給國務院溫家寶總理。
無論是“改革家”還是“改良者”,都對“鳥巢”提出了結構以及造價上的疑問。
一瘦再瘦的“鳥巢”
此前的“鳥巢”方案,造價為38.9億元,用鋼量高達13.6萬噸,被指責為既昂貴又笨重。
不少專家指出,這一工程的主要問題是其外殼鋼結構過于笨重,與現代大型體育建筑趨于輕巧的理念背道而馳。“主設計的問題導致一系列問題,一事不順處處不順,”北京市建筑設計院總建筑師馬國馨對此評價說。
7月5日,中國工程學院土木、水利、建筑工程學部再次召開“奧運建筑”專題討論會,院士們在討論中認為:如果“鳥巢”的外形不改變,要減少結構安全風險,主要辦法在于取消移動屋頂,而且可減少1萬多噸用鋼量,節約4~6億元。
更有建筑設計專業的院士指出,“鳥巢”的根本問題是自重過大,自重占到總重量的60%,按力學原理,體育建筑為防雨遮陽,需要的是“打一把傘”,以輕為好,而不是“頂一塊鋼板”。改進的辦法有三:去掉活動屋頂,擴大開口,此為小改;二是中改,只保留原設計的“芯子”;三是大改,即買斷原方案,推翻重來。該院士認為,大改才是上策。
“瘦身”的一個重點是“活動屋頂”,它曾是國家體育場設計招標的前置條件,也是“鳥巢”方案的得意之筆。
但在5月30日的會議上,活動屋頂也進入了討論話題,一位專家說“加了蓋子就像茶壺”,說得在場人員都笑了。
董聰解釋說,“鳥巢”方案開始只是概念設計,設計方估算的用鋼量只是個粗略計算,這中間就有很大的節儉空間。課題小組的任務就是根據實際情況優化結構構件的截面厚度,采取局部構造性增強等措施,為場館進行整體的科學“瘦身”,以減輕結構自重。
與此同時,課題小組成功地將“鳥巢”用鋼量從13.6萬噸“瘦身”至5.3萬噸——僅此一項,整個工程的費用將節省8億元左右。
目前課題小組正在著手做的是,通過更加細致的優化設計,“鳥巢”結構用鋼量可進一步降至4.8萬噸。如果將主結構的鋼材提高一個強度等級,“鳥巢”的結構用鋼量可降低至4.2萬噸,此舉又可省下1.1億元。
7月9日,北京市發改委再次召集專家,就“鳥巢”修改方案進行討論,此時政府已接受“去頂”提議,由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提供了3個具體實施方案,專家們確定了其中的一個——體育場的開口由1萬平米擴大到2萬平米,用鋼量由此減少1萬噸。
“鳥巢”瘦身有了顯著的效果,然而葛家琪并不滿足于此:“如果勤儉就只是砍頂,那也太簡單了。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使構造更加合理,投資再省一半都是可能的。”
也就是說,目前“鳥巢”的造價仍然過于昂貴,按設計的8萬固定座位計算,每座要4萬元,遠遠高于建于2001年的廣東奧林匹克體育場的每座1.87萬元。在國外的人工和管理費用高得多的情況下,悉尼的8萬觀眾體育場,其造價也不過每座3萬元。專家們認為,“鳥巢”還有“瘦身”的余地。
方案調整一般要在施工之前解決掉,最遲也要趕在地面施工之前,“等出地面后再調就麻煩了”,董聰說。
更大范圍的“瘦身”
“鳥巢”僅僅是一個信號,預示著更大規模的調整與瘦身,其他奧運場館又將面臨怎樣的命運?
常與“鳥巢”相提并論的“水立方”首當其沖,甚至存在拆除重建的危險。
“‘水立方’可以改進的地方比‘鳥巢’要多得多”,董聰告訴本刊記者:“從去年年底開始,課題小組開始啟動對‘水立方’的優化工作,如今已將其用鋼量從4900噸減至4300噸!
陳肇元也指出,“水立方”的鋼結構不符合力學原則,不論是在這一點還是其他方面,“水立方”比“鳥巢”的情況更糟。
“‘水立方’在結構方案上存在著拆除重建的風險”,更嚴厲的說法來自中國工程院的《意見》,它認為,與“鳥巢”一樣,“水立方”也采用了ETFE(乙烯四氟乙烯聚合物)薄膜。這種薄膜中國無法生產,其價格高達每平方米2000元左右!八⒎健笨偯娣e為12萬平方米的ETFE氣枕,造價至少要2.5億元,占總造價的30%。
不過,“水立方”外方設計單位澳大利亞PTW公司建筑師John Biomon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認為,盡管整體建筑的關鍵部分所采用的ETFE量很大,這在成本中也有所反映,但估計占整個造價的20%。
“鳥巢”和“水立方”選擇ETFE薄膜是因為它的透光性好,可以透過10%~15%的光線,而室內游泳比賽為防止運動員仰泳時出現眩光,是不允許有室外的頂光的。而且ETFE薄膜的隔音效果非常差,進入游泳中心的噪音最高可達80分貝,這是允許噪音量的近3倍。
John Biomon承認,噪音問題確實存在,目前仍沒有找到很好的技術處理辦法。
為此,需要在“水立方”屋頂的內外兩層氣枕之間設置隔聲和遮光的吊頂,但如此一來,ETFE薄膜原有的10%~15%的透光效果幾乎被抵消,昂貴的薄膜形同虛設。
《意見》提出最好將屋蓋上6萬多平方米的氣枕取消,代之以更為實用的材料,“如果方案現在不調整,等到使用過程中發現屋面的ETFE氣枕不實用而必須改為其他屋面材料,則目前所有其他材料都比ETFE塑料薄膜重,到時就必須將整個結構拆除重建!
面對專家的質疑,John Biomon指出,世界上已經采用過這種材料的建筑(比如慕尼黑體育場)可以證實,“ETFE不但是一種合適的材料,而且還完全符合設計中‘晶瑩氣泡’的概念,可以為北京奧運塑造實用而美觀的建筑。”
“我們目前還沒有得到北京政府打算修改工程建筑工藝的消息,重新評估已經完成并且取得了比較滿意的結果,‘水立方’的建設仍在按照評估的內容繼續進行”,John Biomon說。
事情沒有John Biomon說的這么輕松,圍繞著“水立方”的論證和意見仍在繼續。《意見》中指出,“游泳館的投資是海外華僑捐資的,任何考慮不周都會帶來較大的負面影響。因此,‘水立方’的技術方案和運行方案都必須慎之又慎”。
除“鳥巢”和“水立方”外,另一標志性建筑——五棵松籃球館的原方案已經得到修改。
不僅如此,目前北京奧組委正在對整個場館項目進行重新評估。重新評估的實質是一次重新定位:一是如何充分利用現有資源,二是設計標準是否符合實際,三是賽后如何利用。
可以想見,一場更大的奧運場館“瘦身運動”正在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