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99年9月國務院頒布《全國年節(jié)及紀念日放假辦法》以來,今年的“五一”已是第15個黃金周長假。回顧過去,一年中的春節(jié)、“五一”、“十一”黃金周儼然成為假日經濟的火車頭。但在歡呼與喝彩之后,隨著一年一度的“五一”長假臨近,我們也有必要對這個熱現(xiàn)象進行冷靜的思考:長假期間交通部門的巨大負荷,餐飲業(yè)、商業(yè)、旅游業(yè)忽冷忽熱地不平衡發(fā)展,以及由此給人們造成的體力及精神的壓力——盡管長假似乎大大增加了消費總量,但因為人們的消費習慣是相當穩(wěn)定的,假日經濟更多的是不同消費之間的替代,激發(fā)的是消費者的節(jié)日性沖動消費,而沒有激發(fā)新的需求。
因此,要想真正提高黃金周的含“金”量,還要擠出黃金周的含“水”量。
由于我國人口眾多,休閑時間過于集中,既導致了吃、住、行、游、娛、購所有環(huán)節(jié)上的擁堵,也引起了黃金周集中消費后幾個月消費的低迷,造成了“平日吃不飽、假日吃不了”的尷尬局面。此外,為適應假日集中的旅游及相關的消費,造成企業(yè)硬件設施供給的穩(wěn)定性與假日消費需求集中性之間的矛盾,假日期間的供不應求與此之后的供過于求周而復始地出現(xiàn),為企業(yè)安排生產經營帶來了困難。黃金周的含金量也因此大打折扣。對此,專家指出,只有改變假日經濟發(fā)展中存在的問題,不斷完善有關政策,豐富假日消費的內涵,才能持續(xù)鞏固和提高假日消費對宏觀經濟景氣增長的貢獻度。
正在醞釀中的帶薪休假制度應是明智的選擇。它有利于打破休閑時間上的不均衡,保證個人自主選擇休假時間,彌補集中式的休假消費行為,還有利于充分合理地利用社會資源。其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中早就規(guī)定:“國家實行帶薪休假制度。勞動者連續(xù)工作一年以上的,享受帶薪年休假,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規(guī)定。”但目前,“具體辦法”尚未出臺。
當前中國旅游業(yè)規(guī)模不小,但還比較粗放,在旅游點往往看不到有特色的旅游產品,大同小異,且不精細。因此細分假日旅游市場對于使旅游業(yè)形成一個完整的產品鏈條就顯得尤為重要。一方面,應分析并抓住年輕人這一假日消費最活躍群體的消費偏好及需求;另一方面也不能忽視對于城市的繁華有著強烈新鮮感的農民游客的喜好,“黃金周”理應讓更多的人得到快樂。
再次,大力挖掘新的消費產品。業(yè)內人士認為,假日經濟的內涵不僅僅是簡單的觀光和購物,還有更多的文化產品,適應不同層次消費者的消費需求,還可考慮將“黃金周”擴展成“黃金月”甚至“黃金季”,做好假日經濟的大文章。
(稿件來源:經濟日報,作者:張磊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