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紐約四月二十二日電(記者陳建)當今世界最大的獨立電影的節日——紐約國際獨立電影節今天傍晚在曼哈頓下城拉開帷幕。由中國南海影業公司出品的輕喜劇《一百萬》參加電影節,并獲得最佳外語片獎提名。
一年一度的紐約國際獨立電影節始創于一九九三年,正以“獨立電影的新聲音”而蜚聲世界。今年,經過篩選后,總共有三百部電影入圍,獲得最佳外語片獎提名的則有十二部。
不乏鴻篇巨制
長久以來,“獨立電影”常成為小制作和無名之輩的代名詞。但本屆電影節上,相對而言的“鴻篇巨制”也躋身其中。
羅伯特·蔡爾德面容瘦削,神色憂郁,話不多,看上去,象個沉醉于故紙堆里的家伙。他在電影節開幕式大廳很靠里的地方,租了個不大的攤位。但身邊電視屏幕上展現的,卻是決定美國命運的三天——南北戰爭時期的蓋茨堡戰役。
自稱酷愛歷史的蔡爾德,家住美東賓夕法尼亞州,專拍紀錄片和專題片,得過十四個全美和國際的電影獎,是參加本屆電影節的紀錄片——《蓋茨堡》的制片人。這部九十分鐘的紀錄片,動用了一萬五千名演員,拍攝了五個月,真實再現了美國內戰時期錯綜復雜的歷史。其規模之宏大,使人立刻聯想到全球聞名的大片《光榮》。
問到他為什么會以如此嚴肅、大制作的紀錄片參加紐約國際獨立電影節時,蔡爾德簡約地回答:“我們需要盡一切力量推銷自己!
類似蔡爾德的資深業者,還有中國的南海影業公司。南海曾經攝制、出品過《原野》、《春桃》、《北京故事》、《南拳王》等優秀影片,“蟄居”數年之后,他們希望以《一百萬》榮歸影壇。
《一百萬》有點象“中國現實版”的《百萬英鎊》。它講述了一位整天夢想發財的北京小青年,在意外撿到一百萬元現金后,其生活、愛情所發生的微妙變化,通過一系列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情節,對時下流行的“拜金主義”進行了有力的鞭撻。
獨立電影節的評委們此前從未見過中國影片來參展。他們對表現當代中國青年精神世界的作品感到耳目一新。電影節執行主席勞倫斯女士在擁擠的大廳入口處終于找到影片的出品人劉洪濤,告訴他《一百萬》的現實主義風格在最佳外語片競爭中很有優勢,尤其是其中的英語道白,相當地道,是標準的美國口語。
《一百萬》將于五月一日下午在曼哈頓東村電影院首映,而《蓋茨堡》的首映則排到電影節的最后一天——五月二日晚上。
開放市場誘人
雖有“大片”和“名家”參展,但紐約獨立電影節并沒喪失固有的海納百川的風貌。馬蒂亞·柏拉里尼就是沖著這一點從巴黎趕到紐約來的。
這位英俊高挑的意大利裔制片人說:紐約是個充滿機會的地方,影片在此找到市場,可能性最大。他說:“我喜歡美國人,他們總想找新東西。對藝術家來說,這里開放的市場充滿魅力!敝劣谙霃碾娪肮澤系玫绞裁,他開朗言道:“建立點關系,更多地展示自己,一個項目、一個項目地發展壯大。”
與柏拉里尼一同參加電影節開幕式的,還有他的搭檔、同樣來自巴黎的導演巴克利和作曲家奎伊。今晚,他們展示了兩部風格迥異的短片。一部有著好萊塢音樂劇般的絢麗色彩,但主題卻非常沉重——毒品對人的誘惑與摧殘。另一部則是高對比度的黑白影片,題目是俄語的“再見”,敘述了一個男孩在社會上掙扎、面對生活中各類沖突的故事。
而來自以色列特拉維夫的金發姑娘耶爾只不過帶來一部五分鐘的聲配畫短片。她說,來紐約參加電影節,就是想擴大交際面。
因為,應邀參加電影節的,不僅有上百家小型影視公司,更有二十一世紀?怂、迪斯尼、HBO、索尼等眾多著名企業。而申請報道電影節的各國媒體竟也超過七十家。
當開幕式剛剛進行到五分之一時,大廳里已經擠進四、五百人。門口,另有幾百人排成長龍,等待入場。推廣電影的模特小姐們快樂地在人群中穿梭,分發著宣傳卡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