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9月30日電 據《經濟參考報》報道,中國水利部松遼水利委員會總工程師朱振家近日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東北經濟要持續發展,必須解決環境問題,尤其是遼河的污染問題。而黨中央、國務院不久前提出的振興東北的新政策,則為凈化遼河帶來了機遇。
遼河發源于河北省七老圖山脈北麓的光頭山,流經河北、內蒙古、吉林、遼寧4省區,至遼寧盤錦市注入渤海,全長1345公里,面積21.96萬平方公里,是我國七大江河之一。千百年來,遼河以其甘甜的“乳汁”,哺育了眾多的北方少數民族和東北工業基地,成為東北地區的母親河。
但令人遺憾的是,日益嚴重的污染已經使這條母親河變了顏色,也給東北地區可持續發展籠罩了一層陰影。國家環保總局最近發布的中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在全國七大水系中,遼河水系污染最為嚴重,劣五類水體占60%以上。
據了解,遼河流域富藏煤炭、石油和鐵、銅、鉛、鉬、鋅、鎂等礦,所以幾十年來在這一帶河邊、湖畔形成了國內罕見的開發性工業城市群。但是,由于粗放的生產經營方式,罕見的工業城市群帶來了國內罕見的污染,成為制約遼河流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
為了治理遼河污染,早在1996年,國務院就把遼河治理作為國家環境治理的重點之一,并于1999年批復了遼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計劃和2010年規劃。按照這一規劃,到2005年,遼河流域將新建19座污水處理廠,城市污水處理率達到50%以上。與此同時,遼寧等省還對技術落后、資源消耗大、污染嚴重、治理無望的企業堅決關停,先后關停中小企業426家,淘汰落后工藝98種。
通過幾年的努力,遼河治理取得階段性成果,遼河干流水質有所改善,但主要河段嚴重污染的狀況起色不大。其主要原因是經濟增長方式未發生根本轉變。
據朱振家介紹,遼河流域產業結構總體特征是以重化工業為主體,其增長方式基本是建立在低水平的生產工藝上,因此很難從根本上消除污染源。
統計數字顯示,在鋼鐵、石化、電力、紡織、建筑等行業,遼河流域的工藝裝備水平落后于世界先進水平5年至10年,有的甚至落后20年至30年。
朱振家說,遼河是一條季節性河流,且水量小。遼河流域現有人口3000萬,人均占有水資源量約為638立方米,僅為全國人均占有水量的1/5,畝均水資源占有量僅為全國的1/8,是我國嚴重貧水的地區之一。因此,靠河水稀釋污染是不可能的。另外,遼河流域作為東北地區老工業基地,大中型企業集中,職工眾多,靠建污水廠、關停污染企業來解決污染問題也是很難的。
朱振家認為,若想從根本上治理遼河污染,必須通過產業升級來實現。而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戰略為實現這一目標帶來了機遇。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要依靠市場機制走新型工業化道路,通過調整改造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最終將東北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發展成為結構合理、功能完善、特色明顯、競爭力強的新型基地。因此,新一輪的東北經濟發展,必然建立在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上,從而避免“經濟熱”帶來“污染熱”。
朱振家說,歷史上遼河曾哺育了我國東北各族人民,創造了燦爛的文化。今天,隨著振興東北,一定能夠恢復遼河流域良好的生態環境,為人民和子孫后代造福。(來源《經濟參考報》記者丁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