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7月9日電 今天(9日)上午,在中國進行國事訪問的韓國總統盧武鉉在北京清華大學發表演講時表示,韓中兩國關系所取得的快速發展,并不是一件意料之外的事情。他并認為,中國和韓國正處在即將到來的東北亞時代的中心。
盧武鉉在演講中說,韓中兩國具有數千年的睦鄰交流史。兩國人民互有天然的親近感,并極大地關注對方的生活和文化。最好的例子就是“漢風”和“韓流”的盛行。
盧武鉉指出,韓中友好合作的土壤非常肥沃。問題是在這樣一片沃土上撒下什么樣的種子,不同的種子將結出不同的果實,它將改變20年、30年以后的未來。
“我有一顆保存已久的種子,它是對21世紀東北亞的希望的種子,是對東北亞‘和平與繁榮時代’的展望,”盧武鉉說。
他認為,東北亞時代即將到來,而“中國和韓國正處在這一中心”。
盧武鉉并指出:“當前,我們所面臨的關鍵問題是實現韓半島和平。如果沒有韓半島和平這一前提,就談不上東北亞的和平與繁榮。”
盧武鉉表示,為了通過對話和平解決朝鮮核問題,韓國政府將同相關國家一道盡最大的努力。
他特別指出,中國政府始終為朝鮮核問題的解決和韓半島和平積極發揮建設性作用。盧武鉉對此深表謝意。他說,希望這種努力能夠結出果實,在朝鮮參與的情況下掀開“和平繁榮的東北亞時代”。
據悉,今天隨同盧武鉉總統前往清華大學的,有總統夫人權良淑以及韓國政府要員和企業家代表團。
清華大學校長顧秉林做簡短介紹后,盧武鉉總統開始演講。演講結束后,盧武鉉總統回答了聽眾提問。
附:韓國總統盧武鉉在清華大學的演講(全文)
尊敬的顧秉林校長、各位教授、吳啟迪副部長和各位來賓:
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見到你們我感到特別高興。
今天,在來的路上邊走邊看,清華大學校園真是太美了。果真名不虛傳,清華大學是代表中國的名牌大學。
聽說,最近在中國年輕人中流傳著一句話,就是“清華大學的學生值得交往的”。不僅如此,全世界的年輕人也都是這樣認為的。
我今天也想和大家交個朋友。十分感謝大家給我提供了這個寶貴的機會。
在今天全世界都贊嘆的中國的發展之中包含著清華大學莘莘學子的汗水與熱情,尊敬的胡錦濤主席是大家令人驕傲的前輩這一點更增添了清華大學人的自豪感。
“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清華精神”是所有學人的圭臬。發揚“清華精神”,開拓前進,清華大學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宏偉目標就一定能實現。
大學是準備未來的地方。現在我想說的也是有關我們未來的話。
這次是我第一次訪問中國。偉大的文化遺產,欣欣向榮的經濟發展,勤勞而充滿活力的國民生活。這一切都讓人驚嘆不已,感慨萬千,真是很難用話語來表達我的感動。
與此同時,我要向萬眾一心戰勝“非典(SARS)”的中國人民致以親切的慰問和高度贊賞。
現在,中國正在積極籌備2008年奧運會和2010年世博會,我想這又是一次實現中國社會全方位嶄新飛躍和繁榮的重要契機。我和全體韓國國民也將為這些活動的圓滿成功竭盡全力給予支持和幫助。
一直以來,我非常敬重中國前領導人鄧小平先生、江澤民中央軍委主席、朱镕基前總理以及胡錦濤主席運籌帷幄的領導能力。
我相信,在他們所設計和領導的改革開放政策的引領下,中國必將實現富足的中產階級社會、小康社會的目標。
下個月,韓中兩國將迎來建交11周年。
建交以來,我們兩國在各個領域都發展了“全面的合作伙伴關系”。
每年,韓國人出訪最多的國家就是中國。去年,兩國互訪人數達到了226萬人次,比10年前增加了近7倍。
目前,在中國學習的韓國留學生有3萬6千多人。也就是說,每10名外國留學生當中就有4名韓國學生。在清華大學,也有500多名韓國學生作為自豪的“清華校友”學習和生活。
在經貿領域,我們兩國互為第三大貿易伙伴國。去年兩國的貿易額超過了410億美元。最近,中國已經成為韓國企業最熱中的第一大投資對象國。
在新技術領域兩國的合作也非常活躍。下周,清華大學和韓國電子部件研究院共同開設的“韓中電子部件產業技術合作中心”將掛牌。在此,我表示衷心的祝賀。今后,兩國間此類未來尖端領域的合作將更加活躍。
韓中兩國關系所取得的這種快速發展,并不是一件意料之外的事情。
我們兩國具有數千年的睦鄰交流史。兩國人民互有天然的親近感,并極大地關注對方的生活和文化。最好的例子就是“漢風”和“韓流”的盛行。
最近,韓國興起了學習中文和中國文化的熱潮,到處都可以看到中國商品。乘坐漢城的地鐵,你還可以聽到中文報站廣播。在年輕人當中,幾乎無人不知曉像張藝謀導演、鞏俐、黎明這樣的中國藝人。
我聽說在中國也掀起了一股“韓流”,很多人喜歡韓國的歌曲、電影和電視劇。最近,韓國的泡菜也很受歡迎,有機會的話,請大家也品嘗一下泡菜的美味。
如此種種,韓中友好合作的土壤非常肥沃。
問題是在這樣一片沃土上撒下什么樣的種子,不同的種子將結出不同的果實,它將改變20年、30年以后的未來。
我有一顆保存已久的種子,它是對21世紀東北亞的希望的種子,是對東北亞“和平與繁榮時代”的展望。
在過去的歲月中,東北亞地區重復著對立和矛盾的歷史。東北亞因為對大陸和海洋的勢力沖突、東西方矛盾、東西陣營的理念對立等原因,長期擺脫不了相互懷疑甚至反目的局面。
這些因素導致的戒備心像一處未愈的傷疤至今都留在這一地區人民的心中。
現在,需要改變這種東北亞地區的歷史。我們不能重復侵略和統治所造成的痛苦的歷史。我們應該治愈對立和沖突的傷痛,走向合作和大同的新秩序。
在我們相互戒備和懷疑的過程中,我們被落在了世界發展的后面。我們應該越過本國利益、小我的籬笆,譜寫大同的嶄新歷史。
為此,首要的是我們應該拆除心靈之墻,取而代之要播下和解與合作的種子、和平與繁榮的種子。
在半個世紀前,歐洲各國已經為共同的未來樹立目標并播種。今天,歐盟(EU)已經共享著令全世界羨慕的和平和繁榮,國與國的戒備、心中的壁壘也都拆除了。
我相信,我們東北亞地區也能夠迎來和平和繁榮的未來。
在80年代初期,韓國和中國互相沒有往來。甚至,誰見了對方的國家的人,都會受到懲罰。但在之后的十幾年間,韓中關系取得了難以想象的發展。
今天我們所創造的一切是過去所無法想象的。我相信,我們同樣有能力開創美好的明天。正因為如此,我們對東北亞的未來充滿信心。
今年年初,韓中兩國均選舉產生了新一屆領導集體。
我認為,兩國人民選擇本人和胡錦濤主席這樣年輕的領導人絕不是偶然,這里包含著深刻的意義。我切實感受到,人民的期待和時代的要求都在不斷變化。
東北亞時代即將到來,中國和韓國正處在這一中心。
為迎接這一時代的到來,我們有必要認真探討。我們應攜手共進,以實現東北亞地區的共同和平與繁榮這一遠大目標。這正是今天我們所共同肩負的歷史使命。
如今,東北亞地區正逐步成為全球經濟的發動機。該地區的GDP占全球的20%,再過10年或15年有期望超過30%。這里有著豐富的資源、熱情的人民,還有燦爛的文化傳統和巨大的發展潛力。
如果我們的共同愿望“和平與繁榮”成為時代主題,東北亞的歷史將煥然一新。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將會與歐洲和北美洲并肩成為世界經濟的三大支柱,并將引領世界的和平與發展。
與此同時,東北亞將成為集生產與投資、金融與貿易、信息與技術一體的世界“繁榮中心”。到那時,北京的學生可以買張火車票就可以經平壤、漢城和釜山到東京旅行。這是一幅和平而富饒的“東北亞時代”藍圖。
“東北亞時代”將從經濟發展開啟。但只考慮經濟因素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需要的是,能夠把東北亞地區各國人民緊緊聯系在一起的一種力量。
慶幸的是,以韓中兩國為首的東北亞各國共同擁有傳統的價值觀和源自儒家傳統的人本位思想、相生與“和為貴”、大同思想,這些世界觀都是東北亞人民所共有的珍貴的精神遺產。
我認為,除此之外我們還需要“面向未來的開放精神”和“著眼于合作的參與精神”。
如果我們繼續為共同的未來而敞開胸懷、為謀求合作而積極參與,對立與矛盾將成為歷史,我們迎來的將是合作與整合的新秩序。
這一切都不會一蹴而就的。首先需要不懈地進行對話和交流。從具體的合作事宜開始逐一實踐,構筑相互信任的關系,進而擴大共同的利益。
通訊、能源、資源、環保等領域的地區合作及連接韓半島、中國和歐州大陸的“鐵道絲綢之路”等事業都可成為很好的范例。
每年,借10+3(東盟和韓中日)會議的機會召開的韓中日三國領導人會議,將成為共商未來的互利的對話場所。
當前,我們所面臨的關鍵問題是實現韓半島和平。
如果沒有韓半島和平這一前提,就談不上東北亞的和平與繁榮。
怎樣使朝鮮當局融入到和平和繁榮的大環境是韓中兩國共同關心的問題。朝鮮通過改革實現經濟穩定,并建設性地參與國際事務,將對韓中兩國乃至東北亞地區的和平與繁榮作出很大的貢獻。
在開啟“東北亞時代”的過程中,我們不能忽略任何一個因素。同時,任何一個因素都不能威脅周邊國家的安全或東北亞的穩定。
朝鮮應該放棄核武器開發計劃,他們應該選擇和平和共處的道路。國際社會任何一員都不認為朝鮮的核開發計劃能夠保障朝鮮的未來。
我們衷心希望朝鮮加入到和平和繁榮的隊伍中來。如果朝鮮放棄核武器開發計劃,走向對話和開放之路,國際社會將不惜必要的援助和合作。
為了通過對話和平解決朝鮮核問題,韓國政府將同相關國家一道盡最大的努力。
特別是,中國政府始終為朝鮮核問題的解決和韓半島和平積極發揮建設性作用,對此我深表謝意。我希望這種努力能夠結出果實,在朝鮮參與的情況下掀開“和平繁榮的東北亞時代”。
古語說,“大鵬逆風飛,生魚逆水泳”。
我生長在貧苦的農村,因家境貧寒,未能進入大學。但是通過自學,我成為法官、律師并進入了政界。
我始終站在正義一邊,努力為人民謀利。其間,我經歷了風吹雨打和艱辛,也遭到了許多挫折,但是我并沒有放棄原則和信念。
我的夢終于實現了。各位同學只要心里裝著遠大的抱負,堅持原則和信念,那么你的夢想也終將會得到實現的。
讓我們大家一起撒下希望的種子吧。為了東北亞的未來,為了我們的未來,請大家一道獻出自己的理想和智慧吧。
我希望有朝一日能和大家重逢,共享收獲豐碩果實后的喜悅和成就感。
我相信,不久的將來我們會迎接這一天的。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