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2月14日電 中國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副所長、社會學家李培林在官方人民日報撰文指出,2003年中國經濟社會將呈現穩步發展態勢。就整體而言,有六方面趨勢值得關注。
這六方面趨勢分別是:
一,擴大就業問題成為宏觀調控的重要目標
中共十六大報告確定,擴大就業是中國當前和今后長時期重大而艱巨的任務,國家實行促進就業的長期戰略和政策。國家宏觀調控的目標是促進經濟增長、增加就業、穩定物價、保持國際收支平衡。為了活躍民間經濟,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政府在繼續實行現行財政政策的同時,有可能適當放松銀根,以便刺激投資和消費市場,增加就業機會。
二,產業集群的形成推動中等城市快速成長
隨著經濟全球化趨勢的發展和對在中國投資的較高收益預期,在中國較發達的東南地區各省市,將出現新的產業集群現象,形成區域性的加工制造中心,從而推動中國東南地區城市帶的形成。隨著戶籍制度的改革,中等城市將快速成長。
三,住房、通訊、轎車、教育成為推動城鎮消費市場的四個熱點
國家將調整投資和消費的關系,逐步提高消費在GDP中的比重。如果說改革以來推動消費市場的力量,在20世紀80年代主要是食品和衣著的改善,在90年代主要是各種家用電器的普遍使用,那么今后一段時間,住房、移動和網絡通訊、家用轎車及家庭教育投資將成為推動城鎮消費市場的主要力量。
四,社會治理方式發生從單位治理到社區治理的轉變
隨著各種非單位化組織和自雇人群的大量涌現,以及原單位組織的保障社會化和后勤服務市場化,社會治理方式正在悄悄地發生變化,即從主要依靠單位治理到主要依靠社區治理的轉變,社區在制度、功能、管理人員素質、管理和服務的方式等方面都會發生較大的變化。在構建國家和社會新型關系的過程中,各種社會中介組織也將快速成長。這方面一個新的趨勢是,過去中介組織主要在市場營利領域發展,今后在社會非營利領域,中介組織也會呈現快速發展的勢頭。
五,高校畢業生就業競爭更加激烈并對教育職業化提出新要求
由于高等院校連續擴招,目前高校在校生已達800多萬人,比1999年增加了一倍。今后幾年,高校畢業生將大幅度增加,估計2003年為212萬人、2004年為250萬人。這將導致高校畢業生的就業競爭更加激烈,而人才市場需求的快速變化將對高中畢業生的報考志愿和高等教育的專業設置產生重要影響:高校畢業生一次就業率和就業初始平均工資將成為高校競爭的新指標,那些畢業后找不到工作的學生所學的專業可能不被新考生所選擇。
六,共同富裕和社會公正成為深化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目標
為了控制貧富收入差距擴大的趨勢,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共同富裕和社會公正將成為深化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目標。圍繞這一目標,在保證投資者合法利益和私人財產權益的前提下,將在工資體制、勞動就業體制、稅收體制、社會保障體制、社會救助和福利體制、社會捐助體制、財政轉移支付體制等方面,進一步深化改革,為理順收入分配秩序逐步創造條件。十六大報告提出,初次分配要注重效率、再分配要注重公平。為此,可能采取一系列相應的措施,如改善城鄉關系、縮小地區發展差距、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改進社會福利和社會救濟、提高農民收入、減輕農民負擔、改革戶籍制度、加快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妥善安置下崗職工的生活、振興老工業基地、進一步消除貧困、打擊非法收入和貪污腐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