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回顧:1月28日,泰國人民力量黨主席沙馬當選總理,9月9日被法院判決剝奪了總理職務。9月17日,人民力量黨副主席頌猜當選總理。然而,反他信聯盟在占據總理府后,持續不斷發起要求總理下臺的示威活動。最終,頌猜政府也因泰國憲法法院12月初作出的判決宣告結束。12月15日,民主黨主席阿披實當選泰國第27位總理。泰國政治危機和社會動蕩得到緩和。
泰國“社會轉型病”的警示
文/張學剛
泰國曾被視為“亞洲發展典范”,號稱“四小虎”之一,但自2006年以來深陷政治僵局,街頭示威不斷,軍人政變再起,社會不穩,經濟下滑,凸顯社會轉型期困難及治理失誤。除舊迎新,泰國能否自此由亂到治,走出全球金融危機和經濟衰退的陰影,仍是未知數。
上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經濟全球化及政治民主化大潮,泰國走上“開放、民主、多元、現代化”的轉型道路,并經歷幾次政治亂局,然而社會內部的固有矛盾始終未能解決。
從社會和經濟層面看,引發泰國亂象的深層原因是沒有處理好社會轉型期利益分配問題,導致經濟矛盾突出,社會問題凸顯,政治斗爭激烈。
主要癥結首先在于利益分配不均衡。目前泰國人均GDP已達3400美元,處在城市化快速發展期和矛盾凸顯期,隨著全球化和對外開放的推進,一些新興集團大量獲利并控制國家經濟命脈,而中小企業和普通民眾并未獲得較大實際利益,導致貧富差距拉大。加上前總理他信執政時期為贏得農民選票,大力推行惠農政策,忽視城市發展,加劇了城鄉二元對立和民眾的不滿。
“民主化”進程脫離國情。泰國于1992年走上多黨議會制大選的“快車道”,但基層選民和各個政黨并不成熟,在經濟利益的驅使下,出現貪腐嚴重、賄選成風的情況,使“民主”變味。在這樣的政治氛圍下,各派別為達目的,不計后果,導致政壇惡斗不斷,為政局動蕩埋下禍根。
社會思潮紛繁蕪雜,相互沖突。以他信為代表的新興集團主張走“政治民主化、經濟自由化”的革新道路,以民主黨、民盟、司法官僚、城市中產階級和地方勢力為主的保守派則持相反的理念,其中民主黨主張走“議會制衡”道路,以林明達、占隆為首的民盟主張走“街頭暴力政治”的道路,軍隊不斷以“國家監護者”姿態干政,司法官僚則頻頻以貪污舞弊案為“抓手”,打擊革新派,顯示自身影響。種種觀念上的差異,導致泰國政治舞臺猶如“大集市”,決定了泰國政爭長期難平。
未充分照顧傳統文化的獨特性。泰國雖經歷了數十年的現代化進程,但仍保有很強的封建宗族色彩。泰國自1992年以來推動的政治改革并未充分考慮本國特點,導致現有的西方價值觀與傳統文化價值觀出現沖突,民盟鼓動街頭暴力示威、占領總理府、引發流血沖突就是負面影響的典型代表。
應指出的是,泰國亂象在東亞發展中國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普遍性。盡管國情與發展階段不同,這些國家均面臨經濟全球化的挑戰,中產階級迅速壯大,各階層差距拉大,社會矛盾凸顯,加之世界經濟在經歷“黃金十年”后進入“波動與高風險期”,各國經濟發展任務更為艱巨。在此背景下,這些國家普遍暴露出綜合治理能力不足的弱點。一些國家在條件不成熟時急于推行多黨制,放開街頭示威,導致社會不穩、經濟受阻,社會轉型期政策失誤的惡果,另人警醒。□(作者為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研究員)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