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刊用中國《中華文摘》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文:邱祥吉 舒煒
面對官員學習不力、甚至無心學習的狀況,各地黨政部門思索對策,對癥下藥,可謂用心良苦,治理對策不可謂不多。有規定每月讀書時間不得少于多少小時的,有把干部“關起來”集中學習的,有將學習納入硬性指標考核甚至與獎金升遷掛鉤的。除了這種“剛性”的規定,還有領導的循循善誘,用心倡導。一系列的措施,效果為何不佳?
急功近利講“產出”
“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市場經濟早已深入人心,并深深地影響和指導人們的行為。學習,同樣也受這種思想的影響。”李后強教授談到學習環境問題時,開宗明義,指出官場“學習荒”的原因在于一些官員認為讀書難以產出“價值”。他認為,一般來講,一個人做某件事都有某種利益訴求,獲得某種效益,能達成利益訴求的才做,在選擇能夠達成目標的路徑中,人們往往選擇更容易的方式。“官員或公務員,他們的目標是出政績,事業進步,直接說就是能夠得到提拔。而從現實的情況來看,一些拉關系、走后門、拍馬屁、甚至搞送禮行賄的人得到了重用。通過學習取得成績的周期長,效果慢,在急功近利的環境下,學習自然顯得‘無用’。”他認為。
從政多年的行政問題研究專家秦德君認為,“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精神,當一個時代急功近利和浮躁心理占據上風后,要使人們的心靈和大街小巷‘書香飄逸’是困難的事。”目前官場流行一句話,“關系就是生產力”。李后強認為,不少人迷信這句話,甚至將“關系”庸俗化,以至于造成少數官員在參加培訓學習時,把學習平臺當成拉關系的場所,而在平時的工作“奮斗”中,亦同樣將關系視為第一位。本來是愿意學習的干部,因為看到“產出”不足,造成其動力不足。“舉一個簡單例子,一個官員可能通過讀幾十本書提升自我,但不如別人一頓飯將事情搞定來得簡單。關系比學習管用,就成了一些官員的共識”。
張文博從另一個角度印證了“投入產出”的重要性。根據張文博從政多年的觀察,年輕干部、特別是剛剛從政的公務員,他們的學習態度和意愿往往比較強烈,“可以說他們‘人微言輕’,在官場中根基不牢,談不上多少人脈關系,所以在事業前進的過程中,通過讀書、學習提高自身素質成為了晉升的重要砝碼。”相比較下,一些官油子浸淫官場多年,熟悉官場的潛規則以及各種關系,將此作為仕途升遷的第一動力。
不過令人擔憂的是,近年來年輕公務員一入職便顯得“很成熟”,對官場的復雜和人與人的“關系”認識比較深。李文以及多名基層干部都向記者表示,年輕人似乎受到了各種因素的影響,學習在他們心目中變得越來越輕。其實從近幾年一些公職人員招聘,甚至企業人員的招聘中的一個現象可看出一個趨勢,招聘內容對長相、喝酒、公關能力都有要求,唯獨對學習能力闕如。
另外,因為對利益的強烈追求,官員普遍心態浮躁。秦德君指出,人心浮躁已成為當下社會的一個特征。一些官員對與升遷無關的東西、與政績無關的東西,棄如敝帚。關注的是如何侍候好上邊,應付好下邊。“從根源上看,這是當下中國實用主義高漲的表現,凡人凡事,一切以‘有用無用’為考量標準,而讀書離‘實用’太遠”。
真才實學不如“關系學”
“學習當然是值得投入的,只是社會與官場少數人搞歪門邪道致使‘學習’顯得無用。這不是學習本身的問題,而是某些導向的問題。”李后強分析,“選拔任用、考核也不夠完善。”
記者在采訪中聽到普遍流傳的一句話:“在官場,學者不如編(胡吹)者,編者不如侍(巴結討好)者。”一針見血指出了庸俗的“關系學”。
“玩風盛行、功利主義、投機取巧、心態浮躁”,四川武勝縣紀委書記黎均平用這幾個詞斥責使學習淡薄的不良作風。“我一直信奉只有學得好,才能用得好、干得好,才能履行好職責,但少數干部信奉‘學得好不如跑得好,干得好不如跑得快’。”
國家行政管理學院黨建專家竹立家教授表示,“一個人的基本價值導向、工作態度、學習動力,來自于組織的激勵機制,組織環境是培育干部最直接的土壤。如果一個組織在用人上、工作安排上、領導作風上風氣不正,組織文化遭到破壞,組織的激勵機制失靈,那么,什么樣的倡導、要求和培訓也不會起作用。”他認為,人的心態來源于“世態”,特別是來源于自己生活工作中的“組織小環境”,這是被社會心理學證明了的真理。因此,形成鼓舞人、激勵人的組織小環境,是提高官員學習積極性的關鍵。
官場是社會的一部分,其氛圍風氣必然受社會影響。“讀書無用論甚囂塵上,這個風氣極不好。”李后強認為整個社會大環境對官場也產生了消極作用。他舉例道,媒體夸大地報道北大學生賣豬肉、某某研究生應聘淘糞工等事件放大了新聞效果,致使一些人認為讀書無用,而一些大學生甚至博士生找不到工作更加鞏固了一些人對此的認識。“就業難等現象的原因很多,但絕不能因此否定讀書學習,而現在有一種觀念是‘讀書越多越無用,甚至是書呆子’”。
從外部環境看,社會缺乏公正性讓一些愛學習、善學習的人喪失信心。李后強進一步分析道,社會中有股極壞的風氣就是不講真本事,而是依靠權勢依靠背景獲得利益。“有時一個優秀的學生,成績再好,能力再強,其就業和前途,往往不如一個擁有父母權勢的差生。缺乏公平性必然會影響積極性”。
得過且過不用學
目前各地都在倡導建設“學習型機關”、爭做“學習型干部”,成立“學習中心組”,提法不一而足。據記者了解,這些措施起到一定效果,但效果的深入性和持續性難以保證。正如曾在高校做培訓工作、目前在政府任職的一名局長所說,讀什么書,如何讀,怎么監督,怎么檢測等一系列問題,大多地方都沒有細化和明確,可操作性不強,效果自然難以保證。“看似要求多,但這些要求基本是虛的,或者有名無實,因為學習的環境太寬松了。”
“行政要求或者能起到一定作用,但治標難治本。一些地方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這樣做往往流于形式。”李后強表示,他曾經閱讀過不少地方機關的領導寫的讀書報告、讀書心得等等,“因為上面有要求,所以不少地方領導當成任務完成,但是內容空洞無物,不少還是秘書代勞的。而他們定的每年10本或幾十本的讀書計劃也往往只是個書目而已,均為應付。學習必須成為責任,成為生活和工作的快樂元素,這樣才有內動力”。
對于官員在培訓機構學習時存在的形式主義、休閑娛樂現象,也是因為“缺乏一定的考核制度,缺乏對學員的約束力。”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社會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喬新生教授認為培訓機構自身也存在問題,“由于培訓一般時間較短,難以對學員進行考核,寫個學習心得或體會便可結業。
中國有句話叫“一朝為官,終身無虞”。雖然現在對公務員建立了一定的淘汰機制,但是只要沒有工作的嚴重失職或違法違紀,基本可實現“待遇終身制”。而對于一些官員而言,講話有人代寫,文章有人代擬,甚至讀書學習也可代勞,正如一些官員所說“何用學習”?李文認為,一些干部特別是升遷無望的干部對工作敷衍了事,就是“終身無虞”的思想在作怪,如此工作態度,遑論學習。
不少官員向記者透露,學識高低在現實中很難衡量和體現,政績考核中沒有這一條,不少官員爭做“官場雜家”,目的在官場能混得“游刃有余”。有專家指出,這是政績中涉及到學習考核機制不健全的后果。
一些從政多年的官員也向記者坦承,實際工作中感覺學習沒什么用,基本上能完成工作就行,似乎也沒見誰因為學習不力而干不了工作的,或者被免職的。張文博反駁道,這是因為對工作質量沒有要求,混日子的表現,關鍵也是因為缺乏考核機制,所以能“安然無恙”地混下去。“另一種雖重視工作能力、工作績效,但輕視學習的官員,存在嚴重的事務主義思想,不理解學習對工作的重要促進作用”。
所謂忙,應酬多,學習無用等現象,皆為荒廢學習的表面原因,破解之道不是對官員簡單的倡導或硬性要求,而應該從根本入手。
(摘自《廉政瞭望》)
參與互動(0) | 【編輯:楊彥宇】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