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刊用中國《中華文摘》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文:莫里斯.列維
2007年,當美國人發現次貸危機背后隱藏著更大的災難時,他們把這一切歸咎于銀行家和商人的貪婪和無能,認為股票經紀人、政策調節者以及政府應當為堆積如山的債務買單。
事實上,在過去的20年間,美國社會已經迷失了方向,道德觀念已經開始淪陷。不知不覺之中,道德標準讓位于機會主義——一時間,機會主義盛行于商業、金融、政治甚至人們的日常生活。
不然,美國人該如何解釋伊拉克戰爭還有次貸危機?所謂的“超前消費意識”——幫助那些貧困家庭購買自己的住宅被一些利欲熏心的房地產商所利用,不斷哄抬房價,最終到了一發不可收拾的地步。于是,一顆波及全球的定時炸彈就這樣被埋下了。
而今天,美國人終于為道德的淪陷付出了沉重代價——幾百萬就業機會喪失,巨額財富瞬間蒸發,商業受到嚴重削弱。此外,人們還付出了更加昂貴的代價——人與人之間最基本的信任正在喪失。普通家庭、公司員工、股票持有者乃至政府官員對人對事喪失了最基本的信任,人們正在遭遇一場信任危機。
危機中,新一代冉冉升起
值得慶幸的是,美國人正在迎來轉機。年輕一代正步入青春歲月,風華正茂。在過去的10年中,他們度過了兒童少年時代,而這一切并非一帆風順:他們的心靈受到“9•11”陰霾的沖擊;世界范圍內恐怖分子的暴行不斷地震撼著他們幼小的心靈;如今他們又遇上了自1929年經濟危機以來最為嚴重的金融危機。
這些年輕人經歷了全球化和數字化通信風暴的洗禮。他們理所當然地認為,世界很小,資源瀕臨枯竭。金融危機只是加深了他們的這種認識,令他們覺得重塑價值體系刻不容緩。
美國的新一代是積極的社會活動家,他們繼承了父輩的凝聚力,并將之發揚光大。他們正在取代戰后嬰兒潮的那代美國人成為社會的中堅力量,而那代人所崇尚的個人主義和物質主義從某種程度上促成了我們今天正在為之付出代價的一些放肆行為。
美國的新一代比他們的父輩更加團結,更加有學識,更加敏銳,更加關愛社會。這些年輕人用自己的方式表現出一種革命精神:不聚眾游行,而是反思這個世界,進而對美國社會自工業革命以來就賴以運行的那些原則提出質疑。對美國的經濟社會體系、商業以及消費,他們持一種后物質主義的態度。他們的這種態度將撼動美國的行為
準則和很多約定俗成的東西。
用新的價值體系重塑美國
今天,這些孩子正在重塑美國的道德標準。他們只需用手指輕觸鼠標,在社交網絡上發帖,便在不經意中改變著整個社會。
他們使得奧巴馬有機會登頂總統寶座,因為他們相信他,深信他的干勁、真誠和雄心壯志必將改變這個世界;他們迫使臉譜網和谷歌開始學著尊重個人隱私;他們參與政府的日程設置;他們制造話題、針砭時弊,對公司企業的行為、產品及其政策提出質疑。
美國的政客、公司企業乃至國家慢慢地、系統地歸于有序,一種全新的道德標準悄然萌生——更加尊重他人、尊重環境、尊重消費者。21世紀的企業公司紛紛重建其倫理道德標準,否則他們將面臨被歷史淘汰的命運,為此他們應該要感謝這新一代的激進青年人使它們警醒。正是這些年輕人告訴社會:數字化民主比任何管理機構都彌足珍貴,因為它將在后危機時代為企業、消費者、投資者乃至政府締結新的合約。
消費領域也在發生相應的變化。理性消費或者說減少消費成為美國人的新格言。而這一切并不容易。孩子們監督父母用環保袋購物,隨手關燈、關水龍頭,放棄購買第二輛汽車或第二棟住宅……總之,年輕一代對資源枯竭有遠甚父輩的危機感受。有些人認為,這只不過是年輕人的一時狂熱,一時興起,不會形成什么氣候。那他們可是大錯而特錯了。
所有社會、經濟問題的解決必須建立在人民共同的成長和共同的利益之上,而共同的成長和共同的利益則必須建立在一種道德行為體系之上。簡言之,美國的年輕一代肩負著挖掘出國家真正力量的重大使命:個人的成功應當有益于社會的進步;個人的成功不應成為社會前進的絆腳石,而應該是社會發展的推動力。人們越是慷慨,越是不計較個人得失,國家就會越強大。
(摘自《海外文摘》)
參與互動(0) | 【編輯:楊彥宇】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