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廣州六月二十八日電 題:今年中國理性看待高考狀元
中新社記者 陳國華
二00六年中國各地的高考成績陸續出來了,每年的這個時候,高考狀元就成為熱門話題。
但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高考狀元的熱度似乎不再火爆。北京市日前公布了高考成績,但教育部門未透露關于“狀元”的信息。
再看南中國的廣東,高考成績及分數線揭曉,盡管高考狀元也出爐了,但教育界談到“狀元”時稱,“狀元”并非中學教學質量的唯一檢驗標準,關注“狀元”應適度。
縱觀今年的“狀元秀”,中國對高考狀元有了更理性的認識。
“高考狀元”是高考的產物,每年一次的高考誕生了不少狀元。對于高考狀元,人們對其的認知很不確定,除了羨慕,還多了幾分神秘,至于學校更是把狀元看成是學校的榮耀,甚至連商家也盯上了高考狀元,各種做秀層出不窮,讓人感覺高考狀元已經變了味道。
因此近年來希望淡化高考狀元的呼聲很高。針對高考狀元過度追捧的現狀,一些有識之士呼吁給“狀元熱”降降溫,理性看待高考狀元,確實很有必要。
但物極必反,在“降溫”的同時,去年針對香港各大學拒收大陸十一名高考狀元的現象,卻又存在這樣一種傾向:過分貶低高考狀元,把他們說得一無是處,將他們當作了“高分低能”的代名詞,當作了抨擊應試教育的“靶子”。
以公允辯證的態度來看,不管是過分追捧高考狀元,還是過分貶低甚至妖魔化高考狀元,都失之偏頗,都不是看待高考狀元的理性態度。
從更大的背景看,關注高考狀元有其內在的合理性。作為大一統的高考制度的伴生物,高考狀元是個客觀存在,自從二十多年前恢復高考制度以來,年年歲歲都在產生。在沒有更好的替代辦法的情況下,高考仍然是大多數學子通向高等教育的最有效途徑,并且擁有極大的社會認可度。
既然一個人偶然中個大彩都讓人津津樂道,一個省數十萬學生一起考試,最后文理科各產生出一個狀元,當然是個了不得的事。對高考狀元的周期性關注,不僅僅與好奇心及羨慕心理有關,事實上也體現了我們社會千百年來崇學重教的優良傳統。
以客觀而平和的心態看待高考狀元,不要追捧他們也不要貶低他們,這才是一種理性的態度。日漸成熟起來的中國教育界,在今年對待高考狀元的表現中,就漸漸體現了這一態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