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五月十六日電 題:專家:生命救援、物質救援應與心理救援同行
中新社記者 孫自法
震驚世界的四川汶川大地震十六日進入震后第四天,災區以搜救幸存者為第一要務的“生命救援”已全面展開并爭分奪秒地進行,來自國際國內的“物質救援”也正源源不斷運往災區。心理學家們提出,對地震災區實施“心理救援”也特別重要,只有三種救援同步進行,才能達最佳的救援、救災效果。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所長、國務院應急專家組成員張侃指出,在地震災區,不僅幸存者、災民需要心理撫慰,面對如此慘烈的人員傷亡,連續進行救援的解放軍戰士等救援隊伍,以及不停報道救災情況的媒體記者等,一方面體力疲憊,另一方面心理沖擊大,也需要給予心理干預。因此,“震災救援不能僅憑一腔熱情”,還需要科學、理性、冷靜、有組織地開展相關心理知識培訓和心理干預。
對地震災區實施心理救援,一般分為幸存者、災民、救援者、普通民眾等層次,同時結合災區的空間分布進行組織協調。張侃稱,經驗表明,經過大的災難,很多人會變得更加堅強,但有些人會在三個月后產生心理危機,需要心理救援重點關注。
他透露,汶川大地震發生當晚,中科院心理所即通過中科院向政府高層提交實施災區心理援助的建議,隨后緊急啟動以“五·一二”為諧音的“我要愛”心理援助行動,全面部署災后心理援助計劃,目前已有兩批心理服務專家小組先后趕赴地震災區。
中科院心理所科研處處長劉正奎博士說,災后心理反應可分為應激、災后、恢復和重建三個階段,應激階段涵蓋災難發生及之后很短時間,處于災難中心的災民這個階段最重要的任務是生存需要,并盡可能搶救財產;災后階段一般是從災后幾天到幾周之內;恢復和重建階段可能需要幾個月甚至幾年時間。
“第二階段,各種各樣心理問題會凸顯出來,如果沒有相應心理援助,災民馬上就會因為發現災難的損失和重建的困難,而感到強烈的失落。汶川震災目前正處于第二階段,實施心理救援最重要,也最為緊迫。”他說。
他介紹說,針對汶川震災的“我要愛”心理援助行動,主要目標有五:一是為災民提供及時的心理援助,幫助災民恢復自我調節能力,減少心理疾患發生比例;二是對救援人員進行快速的基本心理干預技巧培訓;三是對受災中心及附近地區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在校的幼兒、兒童及青少年及其家長和教師重點展開心理援助,幫助他們走出心理陰影、恢復信心、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四是為社會大眾提供重大災害發生后的心理健康知識,減低恐慌、增強自我調節能力;五是在受災地區建立災害心理干預基地,組織培訓當地專業人才為災后重建提供長期心理援助,并為相關政府部門的地震救災方案提供心理學補充和具體措施。
目前,“我要愛”行動已完成派出災區心理干預專家組、倡議征集“愛心卡”、制作災區心理自助手冊(包括“救助者心理自助手冊”,“成人心理自助手冊”,“家長心理自助手冊”三個分冊)、制作心理援助動畫片、對京滬“川藉人員”開展心靈關懷和親友互助策略活動等任務。(完)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