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部部長陳竺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中國居民人均期望壽命為七十三歲,目前中國居民主要健康指標處于發展中國家前列。60年國慶前夕聞此喜訊,不禁感慨萬千。
“人生七十古來稀”是我國的一句老話。初見于杜甫的《曲江》詩:“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新中國成立之前,中國的人均壽命僅為35歲,再往前回溯,在漢唐盛世,我國的人均壽命僅為22~27歲;清代康乾盛世之時,人均壽命也不過33歲。“人生七十古來稀”的確是概括了舊時代的一種真實情況。
新中國成立60年來,期望壽命相較于新中國成立前提升了兩倍多,連世界衛生組織的官員也認為,這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彈指一揮間,“人生七十古來稀”已成為了過往。60年來,我們的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總體上向好。衛生醫療機構經歷了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發展歷程。
建國初期,各種物資都緊缺,醫院少、醫護人員少、醫藥少,醫生的數量和人口總量不成比例,人們的醫療保健意識淡漠。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醫療隊和赤腳醫生可以說是國家醫療體系的主力軍,用不足世界發達國家1/20的經費保障了占世界1/5人口大國健康。八十年代,隨著改革開放的進程,引進了各種先進的醫療設施、器械以及高級的檢查設備。九十年代至今,可以說是醫療條件發展的高速階段。如今,覆蓋城鄉的醫藥衛生服務體系基本形成,疾病防治能力不斷增強,醫療保障覆蓋人口逐步擴大,衛生科技水平迅速提高。
除了條件的變遷,人們的健康概念也發生了極大的改變。幾十年前是忍病、不看病,現在主動防病、治病,注意保養身體,已經成為普通百姓生活追求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健康也從外貌上顯現了出來。記得筆者小時候,報紙上宣傳過的一個“革命老媽媽”是42歲,已是滿臉滄桑,可現在60歲的老頭、老太太,精神依然矍鑠。60年的社會經濟和醫療條件變遷,帶來了大眾普遍的身體健康和長壽。據有關部門提供的資料表明,目前,我國已有百歲人達1.78萬人,我們身邊的長壽者越來越多。
當然,目前我國百姓的生活質量、健康狀況,還有著很大的城鄉差異、地區差異,醫療衛生資源的配置和分布還很不均衡,各地區人均壽命也存在著較大差別,醫患關系還存在著不少矛盾,醫保制度還存在報銷手續繁瑣、范圍窄、比例低等亟待解決的問題,百姓對醫改還抱有很大的期望,這項維護中國十幾億人生命健康的工程,依然走在路上。所喜的是,在我國的醫療改革走過了一段彎路之后,于4月份公布的新醫改方案表明,到2011年,基本醫保制度覆蓋城鄉居民,建立國家基本藥物制度,3年內醫改將投入8500億。這個目標的確立,讓百姓看到了新的醫改曙光;8月26日發布《醫療機構設置規劃指導原則(2009版)》也規定,各級地方衛生行政部門要制定當地《醫療機構設置規劃》,重新合理配置、調整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充分利用有限的醫療衛生資源,更好地為居民提供符合成本效益的醫療、預防、保健和康復等醫療衛生服務。這個目標的實現,百姓的“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也有望逐步得到緩解。
讓我們多一份耐心和責任,與政府共同努力,“長命百歲”的夢想終會照進現實。(王蘭)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