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療體制目前在公益型和均等性上的確做得很不夠,但在防、診、治水平上,近20年來進步極快,與世界醫療水平接近。如果脫離這個歷史背景做判斷是有問題的。
“我對‘中國醫改基本不成功’的說法不是很認同”,昨日下午,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在廣東科協論壇第28期報告會上再次“放炮”,“這種說法脫離了歷史背景,是片面的,會給改革帶來很多問題。”他認為加強社區醫療水平仍然是醫改突破口,要大量培養全科醫生,合理分配醫療資源。
理性看 中國醫療水平進步極快
中國醫療體制改革進行了20多年,但是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仍然突出。2005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社會發展研究部甚至發布報告,得出了“中國的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基本上是不成功”的論斷。
昨天,鐘南山說,外界大多數人同意中國這些年來的醫改基本不成功,那是因為他們很多都只看到了醫改的一個方面。醫改一是要達到人人享有基本醫療服務,另外要提高防、診、治水平。中國醫療體制目前在公益型和均等性上的確做得很不夠,但在防、診、治水平上,近20年來進步極快,與世界醫療水平接近。“如果脫離這個歷史背景做判斷是有問題的”。
此外,醫改最初引入競爭與激勵機制,也的確激發了廣大醫務人員的積極性,大大提高了醫療水平,只是最后導致公益性過于淡化,使得醫療行業作風也迅速惡化。
揪問題 公益性缺乏留下后遺癥
鐘南山表示,可以用一句話概括這些年的醫改:取得顯著的成就(提高醫療水平),存在嚴重的缺陷(體制上)。“公益性缺乏和與現代醫學模式相悖,是目前醫改的重大問題。”
公益性缺乏是指政府投資少和衛生資源分配不均兩大問題。中國衛生總支出只占GDP的4.7%。去年“兩會”上有數據表明,現在老百姓看病自負的比例仍然超過六成。
“在醫療領域導入市場機制留下很多后遺癥,醫院利潤最大化。醫院想的是怎么多賺錢”,鐘南山說,這些導致了醫療隊伍逐利性強化,人文精神淪落。“我自己家人看病手術,都來咨詢我要不要給醫生紅包。這種情況很普遍,這些都是目前醫改存在的缺陷。”
怎么改 醫改應先搞好社區醫療
下一步醫改應該怎么走?鐘南山開出兩個藥方:一是加強社會公益性,把基本醫療衛生制度作為公共產品向全民提供,增加醫療衛生投資,合理分配衛生資源;二是順應現代醫學模式,強化社區醫療。
“根據一項調查,有99.1%的病人只需看小區醫生”,鐘南山說,但是現在社區醫療設備陳舊、人才匱乏,導致病人都往大醫院擠。其實合理的醫療資源分布狀況應該是金字塔形的,有強大的社區醫療提供基本醫療服務,大病再由全科醫生轉診到綜合醫院,只有少部分人需要去專科醫院。但是中國目前卻是倒金字塔形的,造成醫療資源浪費。
他表示,“早防早治”能為國家節省醫療投資,而早防早治的載體和重心就是社區醫療,真正搞好社區醫療服務網絡,才有可能實現醫療公益化。“一直搞大醫院的建設,在現實的背景下,是不切實際的。其實社區搞得越好,對于大醫院來說就越解脫。”
這方面,他也表示對廣東的前景很看好,“今后3年將投420億給醫改,爭取醫保全覆蓋”。但是社區醫院目前面臨的主要是人才問題,缺乏能解決問題的全科醫師。“醫學院校和大醫院有培訓社區醫務人員的責任,不要一味培養專科醫生。”(孫曉素 林亞茗 徐小麗)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