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娛樂界明星劉德華已婚信息的公諸于眾,“隱婚族”一詞眼下在社會上悄然流行了起來。
在本市某獨資企業工作的小孫已結婚1年多,但她在公共場合卻稱:還沒找到對象,“我還是單身”。“隱婚族”的普遍特點是藏起婚戒、從不在辦公室打親昵電話;一般總是一人開車回家,熱衷于參加各種聚會,卻避談感情婚姻;平時與異性關系熱絡,私下大多不保持聯絡。
自古以來,結婚一直都是倍感“光鮮”的事,然而時下都市里的“隱婚族”為何刻意隱瞞自己的婚姻狀況?
“隱婚族”的苦衷:迫于社會和職場壓力
一項針對“隱婚族”的調查顯示,不少“隱婚族”并非想象中那般“風流”,而是因為社會與職場上的壓力,不得不回避婚姻話題。在調查中,關于“隱婚”的原因排名靠前的是:“為保住飯碗,求得事業更好的發展”、“害怕被排擠在社交圈外”,而“隱婚族”的年齡大多在25歲至35歲間。
已結婚2年多、在本市某外資企業工作的小陳對自己不許妻子來單位,不許妻子上班時間與其通電話,甚至多日不與孩子見面的“隱婚”狀態很坦然,認為這是很正常的事。他稱:“現在職場上有潛在的競爭法則,人們一旦貼上婚姻的標簽,競爭力往往大打折扣,所以我選擇了‘隱婚’。‘隱婚’既是一種生活方式,也是一種生存策略。”小陳甚至認為,從某種意義上說,“隱婚”打破了人們的傳統觀念,值得年輕人提倡。
的確,目前在一些單位,招聘和用人都向單身員工傾斜,普遍認為單身之人沒有什么負擔,可一心撲在工作上。已婚人士“隱婚”后,就意味著有更多升職、進修、培訓和調動的機會。
心理專家提醒:小心這場危險游戲
對于“隱婚”現象,接受采訪的少數市民表示理解,大多數市民則認為:“隱婚”不可取。白領張莉承認自己是“隱婚族”,她和南京在滬工作的小于去年領了結婚證,但因一直未辦婚宴,小張在同事中較少提及自己的婚姻狀況。“其實我不是刻意隱瞞。”她說,自己是異地婚姻,操持婚宴較麻煩,再加上婚房還未完工等,不得不將婚宴延遲。她認為,自己“隱婚”是由于個性不愛張揚所致,并非出于職場需求。
若輕上海心理健康咨詢中心的心理治療專家周云生接受采訪時分析:短期講,如果“隱婚”的目的是不傷害對方,是“善意的謊言”,也無妨,但如果長期這樣肯定不妥。也許“隱婚”對職場有利,還可爭取到更多的朋友,獲得更多的自由空間,但與人交往應該坦誠,這樣才能長久,更加穩固。人為地制造隱私,容易產生誤會。從心理學的角度講,要圓一個謊言,需要去編造100個謊言。“內憂”的同時還要防止“外患”,因為隨時有被同事或朋友揭穿謊言、暴露身份的可能。
周云生表示,其實“隱婚”是一種危險的游戲,長期“不在婚姻狀態”的心理暗示,會減弱當事者的家庭責任感;如果置配偶一方的感受于不顧,比如不許對方送行,不許對方通電話,甚至多日不與孩子見面,這種“地下”般的婚姻生活,嚴重的可能引發婚姻危機。當真相暴露在陽光之下,它就會變成一把“雙刃劍”,如果把握不好,在傷害自己的同時也將給周圍的人帶來傷害。(周其俊)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