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防甲流口罩”產地所屬廊坊市永清縣藥監局工作人員表示,“防甲流口罩”被辟謠后,其生產基地永清明大針織廠已人去樓空。記者調查發現,“防甲流口罩”的締造者天津市明大科技早在一個月前就曾宣傳過“防流感口罩”。而沒有得到太多重視的“防流感口罩”,依靠一份所謂的國家流感中心的一份檢測報告,便被企業塑造成為“防甲流”利器。
追蹤 廠商偷換概念打造“防甲流”
登錄明大科技的網站,“防甲流口罩”已消失在網站的主頁中。網站的信息顯示,這家在短時間內炮制出“防甲流口罩”的企業,是一個主營業務為內衣、針織用品的廠家。
廊坊市永清縣食品藥品監督局工作人員劉先生表示,在檢查過程中工作人員發現,所謂的“防甲流口罩”僅有七八個人在生產,生產量并不大。由于廠商還屬于宣傳階段,劉先生估計銷售的5000只口罩多數為提供給銷售商的樣品,目前正在通過銷售渠道追蹤口罩的去向。
在宣傳中,“防甲流口罩”稱中科院理化技術研究所曾對口罩的針織材料做出檢測報告,表示該材料“對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的殺滅率高達99%以上”。永清縣藥監局的工作人員表示,在檢查過程中,確實發現了這份檢測報告,送檢的材料為“針織抗菌遠紅外(YH能量)功能材料”,但是檢測結果并不能代表該紡織材料對甲流有效:“檢測報告只說能殺滅大腸桿菌等細菌,但這些并不是甲流的致病病毒,廠家是在偷換概念。”
溯源 “防流感”變身“防甲流”
記者搜索該材料關鍵字發現,2009年10月中旬,便曾有明大科技開發出“防流感口罩”的消息。“防流感”與“防甲流”兩者宣傳中,惟一的區別便是后者“對甲型H1N1流感病毒抑制率達92%”,并稱這是國家流感中心的檢測結果。國家流感中心(即中國疾控中心病毒病所流感室)主任舒躍龍此前曾表示,中心沒有檢測過防甲流口罩,“我們不具備檢測某種防病產品有效的資質。”
然而在調查中,永清縣藥監局的工作人員卻發現了一份檢測報告。這份蓋著國家流感中心印章的報告表明,明大科技提供的口罩樣本對甲型H1N1流感病毒抑制率達92%,檢測報告署名國家流感中心的工作人員“張燁”。
為驗證這份報告的真實性,永清縣藥監局的工作人員曾于11月10日抵京求證,并得到了張燁的肯定答復,至于檢測的性質,張燁并沒有說明。不過報告的內容及形式,在永清縣藥監局的工作人員看來顯得不那么正規:“這份報告一共也沒有幾頁紙,看起來不像一份檢測報告,而像是份實驗報告。”
昨日記者來到了這個隱藏于宣武區迎新街偏僻處的研究機構,并電話聯系到檢測報告中提及的研究員張燁,張燁以未獲得領導批準為由,拒絕透露相關檢測報告的信息,并對這份檢測報告的真實性不置可否。該中心辦公室工作人員表示,中心的主要職責是“科學研究和疾病防控”,至于是否曾經做過檢驗,自己并不清楚。(吳楠)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