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短信到底從何而來?發送方又是怎么知道自己的消費習慣的?這些一直讓手機使用者感到撲朔迷離。在3月15日央視3·15晚會的節目中,對垃圾短信的制造流程前前后后一一做了揭露。據報道,短信群發器一小時至少可以群發600條短信,而手機用戶的個人資料也在被隨意販賣。在央視記者的調查中,分眾無線公司承認自己掌握著兩億手機用戶的詳細資料,而全國手機用戶總數只有5億。(《北京青年報》3月16日)
全國40%的手機用戶資料成為他人的“公共資源”,甚至成為牟利的“資本”,這無疑是個駭人聽聞的消息。
事實上,垃圾短信,已經是現實生活中,令廣大手機用戶十分頭疼的問題,社會反響強烈。可以說,垃圾短信的大量存在,從表面上看,是無聊騷擾之短信,但是從深層次上,已經成為影響公共生活秩序的一個重要的社會問題。
比如,筆者每天就收到大量的垃圾短信,從推銷房子等房地產信息,到民航的打折機票銷售,從安裝家庭衛星電視,到桑拿、洗浴等娛樂場所的“歡迎惠顧”,從收購二手車,到推銷各類保險,頻繁干擾自己的手機及注意力。每每看到這些垃圾短信,筆者都會感嘆“真不知這些人怎么知道自己的手機號碼”。頻繁收到大量與己不相干的垃圾短信,不僅使日常生活不勝其擾,而且讓人感到心里不安。由此,筆者不得不提出這樣的疑問——手機用戶的隱私如何來保護?發送垃圾短信干擾他人生活,究竟該負什么樣的法律責任?
既然分眾無線公司承認各種信息資料是通過“花錢”和“運作關系”拿到的,就說明一個問題,眾多個人信息資料,是被那些掌握者私下里出賣了,換成“鈔票”了。那么,從法律層面來看,買賣他人信息資料,屬不屬于違法行為?那些靠出賣他人信息資料牟利的人,該不該受到法律的制裁?
筆者以為,對于那些發送垃圾短信的專業戶,有關部門理應迅速展開調查,尤其是對那些非法使用他人信息資料的公司必須堅決取締,對那些私下靠販賣個人信息資料牟利的人和機構也必須嚴厲打擊。
否則,一個不能保證個人信息資料安全的環境,絕不是和諧有序的環境,長此下去,備受“垃圾短信”的騷擾,個人信息資料幾乎“公開化”,這樣的局面怎能不讓人整日提心吊膽?怎能不讓人心燃怒火?(唐衛毅)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