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信息化專家咨詢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周宏仁披露,采用網絡形式“上網找工作”的農民工由2006年的7.9%增加至2007的9.9%,而通過“職業中介機構”找工作的農民工從18.7%降至10.1%。這說明,信息化已逐漸延伸至農民工這一群體,但相比于農民工的龐大數量,這一數字也讓我們感到信息化的任重道遠。
目前,我國有1.2億至1.3億名跨省流動的農民工,加上這些農民工的配偶和子女,農民工信息化問題涉及的人口可達到5億。信息化戰略的實施必須包括為農民工服務,5億農民工的信息化不可忽視。
當前,信息化戰略正在大力實施,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高潮已在廣大農村掀起。但農村信息化不能僅僅著眼于農村和農民,更應將這一范圍擴大至農民工。農民工是農民中最活躍的力量,推進這一群體的信息化將具有多重意義和作用。
據調查發現,就業、培訓、社會保障、權益維護、子女教育、生活文化、土地流轉及政治參與是當前農民工面臨的八大難題,而信息化手段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幫助解決這些問題。通過信息化,可以提升農民工素質,幫助其更好地生存、發展,更好地支撐城市經濟發展。同時,農民工串起了城市和農村,本身就是一種信息、文化的傳輸載體。推進農民工的信息化,可以通過其影響力和示范作用,更好地將信息化的理念和作用傳達到農村,傳遞給農民,從而快速、有效地推進農村信息化進程,對加強城市與農村的溝通、融合,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推進整個社會的信息化進程都將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相比于農村信息化的大張旗鼓,農民工信息化的現實狀況卻不容樂觀。雖然有相當比例的農民工開始通過信息化手段就業、培訓和維權,但由于缺乏引導,很多農民工上網的內容非常單一,除了聊天就是打游戲。而且,農民工缺乏學習信息技術的平臺,與之相關的信息服務內容更是少之又少,在很多情況下,農民工獲取信息只能依靠人脈關系。
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使越來越多的農民離開土地加入到農民工這一群體,他們已經成為城市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支撐力量。但由于其本身的特點,介于城市和農村之間的農民工不僅無法享受市民的待遇,同時還面臨著喪失農民待遇的風險,他們處于城鄉兩個社會的邊緣,而且還在被繼續邊緣化。如果農民工的信息化沒有實質性的進展,那么,這一群體將被徹底邊緣化。
作為一項公益性的事業,推進農民工信息化,既需要政府主導,也需要社會力量的支撐,特別是政府部門,具有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作為政府部門,在思想觀念上應重視農民工信息化,要通過自身的影響力,讓全社會都來關注、重視這一項工作。同時,在資金、政策上給予優惠、傾斜,發動和引導電信運營商、社會力量搭建專為農民工服務的信息平臺。通過這個平臺,為農民提供就業信息、上崗培訓、維權指導、子女教育等綜合信息服務。如杭州成立的新農門網,就是鏈接當地政府有關部門的信息系統,為農民工提供各種資訊。此外,在信息服務的內容上,要貼近農民工的需求。從目前來看,就業、培訓和維權是農民工最為關心的三大信息服務。
農民工為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5億農民工這一數字還在不斷地增加。推進農民工信息化需要全社會都來關注,需要切實、有效地推進,否則,這一群體將成為信息時代的真空地帶。(楊劍)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