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李開復突然宣布離職谷歌,在各界的關注下高調轉身,于9月7日宣布創辦“青年創業平臺”———創新工場。通過這個平臺,預計在未來5年,將投入8億元幫助青年創業。
與先前那些幫助創業者對接風投資金的平臺不同的是,創新工場并非國外單純的天使投資形式,而是一種新型的商業模式。李開復形容這是“天使投資+創新產品”的組合。
打造中國特色的孵化器
蘋果公司六年、微軟公司五年、谷歌公司四年,李開復的履歷在全球IT界也屬光彩照人,他也總是在最恰當的時間進入領導技術潮流的最前沿。
“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創業。”這一次,李開復在離開谷歌后毫無保留地說出心中的夢想,“我最大的目標是培養出至少一個擁有國際品牌的公司。如果這個目標不能實現,只要我能培養出500至1000位懂得運營高科技公司的精英,也算是一項成就。”
據介紹,李開復創辦的創新工場將直接雇傭110名員工,除去財務、人力資源等職位,大約100人就是預備培養成“運營高科技公司精英”的苗子。每年公司員工將通過“頭腦風暴”的形式挑選20個值得嘗試的創業創意,再從中挑出10個有潛力的創意促成開發項目,最后從中篩選出5個公司。新公司一旦成立,將脫離創新工場,而李開復會繼續幫助其拉到風險投資,同時創新工場也會繼續招聘員工彌補空缺。
按照李開復的設想,這110個人需要有5到10年的業界經驗,有過項目管理或者產品開發負責的背景,并將在今年年底全部到位。對這些員工來說將經歷一場博弈:他們要忍受比跨國公司最高工資低大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薪水,但他們將從創意工場得到一個未來———未來有可能成為擁有上市公司期權的一名員工,也有可能就是那個上市公司的CEO。
李開復稱,他構想中的“創新工場”與風險投資最大的區別在于,在創業的早期階段,他就會全面參與,評估并培育項目成長,采用“教練加媒人”的辦法,讓創業團隊能盡快成型,并迅速在市場上取得成功。
在創新工場股東之一、富士康集團董事長郭臺銘看來,創新工場本身并不是工場,而是對人才的儲備。據悉,未來創新工場將立足信息產業最熱門領域,包括互聯網、移動互聯網和云計算。“中國的互聯網普及率是美國的1/3,人均網購額是美國的1/16。中美差距50倍以上,在井噴前夜投資恰逢其時。”李開復更是明確了投資電子商務的長期規劃。
劉宇環創立的美國中經合集團是“創新工場”的牽頭投資者。劉宇環對李開復“創新工場”模式的評價是,“符合中國目前特色的孵化器”。他說,國內一些科研成果不能轉化主要是缺乏資源、專業支持和經驗,“創新工場”的經營模式,基本把這些問題都解決了。
而李開復似乎想得更遠,他認為,即使創新工場無法輕易孵化世界級的公司,但能為中國留下巨大的創業人才財產。
長期看好中國IT行業
其實,早在去年8月,李開復的創業計劃已經萌生。他一直在想:自己職業生涯還有十來年時間,到底做什么才最有意義。“谷歌中國也比較平穩了,我也沒有什么遺憾了。”李開復認為是他離開的時候了。“但是從谷歌這樣的大型跨國公司出來,根本沒其他公司可去了。”
“我如果要再換工作,不想再有老板了。正好一個朋友提議說你干脆做風險投資吧。”當時,那個朋友跟李開復說有個公司可以給他投資,見面之后,對方也很有興趣。結果后來金融危機不斷蔓延,雷曼兄弟都倒了,那個公司也收回了投資意向。李開復的風投計劃暫時擱淺。
于是,李開復想到把風險投資和幫助中國的年輕人結合起來,建立一個青年創業平臺。李開復說,他就是創業導師,“這個職業是我喜歡的教師、職業經理人和投資者三個角色的精華凝聚而成。”
李開復辭職后,在最短的時間里拜訪了12位投資者,其中包括聯想控股總裁柳傳志、富士康集團董事長郭臺銘、新東方集團董事長俞敏洪和Youtube創始人陳士俊。每次拜訪基本都屬于“一見鐘情”,除了陳士俊進行了個人投資外,前三者均代表公司以機構投資者身份介入,目前一共募集了9個投資股東的投資。
不可否認,李開復吸引巨額投資有一部分依靠了其個人魅力,但看重互聯網未來發展也是投資人向創新工場掏腰包的原因。柳傳志認為中國IT行業正面臨非常大的商機,“不管是硬件還是軟件,特別是包括了互聯網服務這些內容”。認識李開復18年的郭臺銘則“佩服他對科技領域的精確把握和科技改變生活的奇思創意”。
郭臺銘表示,他從1991年結識李開復,至今已經18年了。從蘋果、SGI、到微軟、谷歌,李開復每加入一家新公司,他們就會有不同的交流,因此他愿意成為李開復的創始投資人。在李開復看來,創新工場募集的不僅是8億元資金,而且包括聯想和鴻海等IT巨頭的相關資源,以及柳傳志等投資者作為創業導師,每個人都會支持這一平臺。
對于創始人和風險資本遭遇“七年之癢”后,如何實現持續而穩固的雙贏,李開復顯得十分自信。他表示:“首先我覺得基金可以長于七年,而且七年我們已經看到回報了。我們七年后不會全部退出,但是應該已經有回報,我預計第四或第五年就會有。我們這個創新工場是擁有(創業公司)干股,那一定要有某一個子公司退出了、上市了,或被收購了,我們才能得到錢,所以要運營五年,就意味著第三年會看到一些錢,第四年會看到不少錢,第五年會看到更多錢。”
掀起創業新模式風潮
雖然目前風險投資在中國已經做得風生水起,但天使投資的身影卻仍略顯單薄。開辦“創新工場”,李開復選擇了一條比簡單天使投資更加容易成功的路———以自己的眼光去選項目、培育并找人做,再去拿到進一步融資。他表示,在創新工場研發的基礎成果將成為創新工場的資產,這樣后來者的起點將更高而且也省去了重復的開發。
事實上,天使投資是美國早期創業和創新的主要支柱。在美國,目前的天使投資能夠占風險投資總盤子的40%至50%。美國新罕布什爾大學下屬的創業研究中心的一份報告表明,2008年,美國共有26萬多個活躍的天使投資人,他們為55480個創業企業提供了總額為192億美元的投資。
在中國,李開復的“創新工場”并非第一個嘗試這種新型創業模式。中國創業就業網旗下的“青聯創業孵化器”,亦稱“創業工場”,與“創新工場”就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據悉,該平臺由獅子基金、青聯投資公司共同投資,旨在以中國創業就業網為樞紐,一網集成創業項目庫、創業孵化器系統、創業行動、廣告服務、青聯商學院、青聯培訓、職業技能、招聘求職、會員卡服務等十余個項目服務模塊內容,成為“創業資源集成的綜合服務提供商”。
中國創業就業網CEO馬玉峰介紹,創業工場是一個全新創投模式。目前在中國,創業者通常要面臨很多挑戰,比如,缺少創業和管理經驗、欠缺初期啟動資金、難以吸引卓越技術人才加盟等,諸多因素使得創業成功率并不高。而創業工場的創業投資模式,建立在“青聯創業孵化系統”基礎之上,項目庫由創業專家導師、投資及行業專家共同把關審核,聯合金融機構、項目企業及創業智庫為創業者提供一站式服務,直至項目成功孵化。
據悉,創業工場是公司的種子業務,目前正處于投入期。盡管創業、就業服務當前依然是以政府機構為主導的公益服務項目,但依靠市場化運作,中國就業創業網平臺上線一年多來,營收已超過數千萬元。正因如此,馬玉峰打算將該模式進一步復制到北京、河北、上海、浙江等地。
放眼國外,當李開復博士還在為“創新工場”做未來計劃的時候,2006年就進入中國成立的庫拉諾集團天使投資已有產出。庫拉諾集團投資和“創新工場”模式一樣,愿意為中國的互聯網創業者提供資金和技術的幫助。經過3年的孕育和發展,目前庫拉諾在中國一共投資了6個項目,覆蓋了SNS、瀏覽器、視頻網站、網上導航、第三方開發應用和在線小游戲。庫拉諾投資的都是目前互聯網最熱門的服務和應用,而這也正是庫拉諾的投資策略:投資可以互補的網絡領域,使旗下的產品可以跨領域協力發展。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