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工場現在是房子不小,人不多,這個星期我們雇用了第七個人。”節前,李開復對本報如是說。“十一”長假,他趕赴美國與投資商談融資,同時不忘到兩所知名高校演講招攬人才。現在,剛剛滿月的“創新工場”將如何開工?
招兵買馬一月 攬才七人
今天,距李開復宣布創辦“創新工場”已整整一個月的時間。10月9日下午4時,記者再次撥通了李開復助理王肇輝的電話,依舊忙碌于緊張面試工作的王肇輝告訴記者,“節前我們收到的簡歷由獵頭公司幫忙篩選到100多份,整個‘十一’長假,我們都在忙著判分、電話面試。今天是節后第一天上班,我們最終確定了30多人前來面試。但到目前為止,公司發出并被接受的offer還是7個”。也就是說,距離李開復最初設想的110人規模還相差甚遠。“我們履歷表收到太多了,有3萬多份申請,有一家獵頭公司幫我們整理這3萬多份簡歷,條件是成為‘創新工場’的人力資源合作伙伴。” 9月25日,在李開復接受采訪的當天這批有望成為“創新工場”元老們的求職者正在接受筆試。據說在“創新工場”宣布成立的24小時內,李開復就收到了7000多位求職者的申請。這10多年來他在中國青年人中累積的聲望讓他今天登高一呼,響應者眾多。
求職者看重“開復牌” 創業機會
雖然李開復一再告誡年輕人,“錢最多的不一定是最好的工作。你要先學習,然后才能賺更多的錢”。然而沒有足夠有吸引力的薪金待遇顯然是不行的,但李開復卻自信滿滿地告訴記者:“‘創新工場’薪水采用國內的標準,就是你到清華科技園的企業一家一家地敲門,問他們付多少錢,我大概就付那個價錢。”能讓李開復底氣如此十足的原因,除了有富士康科技集團董事長郭臺銘、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俞敏洪等這些股東壯膽外,其實“創新工場” 給出的股份是國際標準,“既然你愿意進來,就要給你未來的期許”。
接受本報采訪時,李開復自稱“惟獨人才培訓方面,那才是我的專長”。他對幫助中關村引進高端領軍人才做咨詢、顧問工作也頗感興趣,“國內人才尤其是畢業生有一個問題,什么都不看,就看給多少錢,畢業生應該看工作能提供的學習、成長機會。以前有人說我在微軟、谷歌招了那么多人,是不是因為公司品牌大、因為給的薪資高?這次我們證明不是,我們沒有品牌了,這次要用國內的資金,辦一個中國的公司,我們雇的每一個人工資全部是減薪過來,我們不能付國際大公司水平的工資,而是國內公司水平的薪資”。其實,踴躍的報名者看重的不是薪資水平的高低,而是看重“開復牌”孵化器、天使投資、創業教練等綜合體提供的創業機會。
創業因為享受創新時光
為何在職業巔峰期選擇做一個創業者,李開復給出了這樣的答案,“其實一個人做自己有興趣的工作才有滿足感,回顧我20年職業生涯,我最喜歡的兩段時間就是創立谷歌中國和微軟中國研究院這四年,‘創新工場’可以在未來15年里,讓我每一年都重復這四年的快樂,因為我永遠都在創建新的公司,做大了就推出去。直接和改變世界的人在肩并肩地工作,所以我永遠都不會感覺到大的公司或相對官僚的流程帶來的困擾”。此外,李開復說,目前在中國,電子商務、移動互聯網正在爆發式成長,機會不可多得;另外,目前中國的投資環境不平衡,對天使基金或種子基金的需求巨大。
“做天使投資,國內外都有類似形式,但我們是獨一無二的,‘創新工場’模式就是為中國打造的,因為當今國內天使投資人環境相對欠缺,創業者經驗也相對不足,但今天面臨的巨大移動互聯網機會稍縱即逝。為了不讓創業者走錯路,所以我們有非常細膩的幫輔計劃,在我們這創業,能增加他們成功的幾率。因為我們提供了更好的篩選過程,提供更多有經驗者的幫助,包括我、投資者和合伙人。”在李開復看來,公司的后勤也有助于幫助創業者用更短的時間做出更多的東西,更快地將產品推向市場。啟動所需的大量資金、強大的號召力,這些因素讓李開復相信自己的成功。
股權抽成因項目而異
“創新工場”的運作模式為:招聘一批優秀創業者和工程師,開創出具有市場價值和商業潛力的項目,進行研發和市場運營。當項目成熟到一定程度后,自然剝離母體成為獨立子公司,直至最后上市或被收購。被人戲稱為一百單八將的 “創新工場”實際將雇用110名員工,除去后勤等職位,每年公司將通過“頭腦風暴”的形式,挑選20個值得嘗試的創業創意,“以后永遠就保持100人規模,100人里面都注入資金,形成20個團隊,一個投幾萬美元,然后挑選10個出來,促成開發項目,再投入幾十萬美元。最后從中篩選出5個公司,所以這100個人每年要送走50個人,再遞補50個人”。新公司一旦成立,將脫離“創新工場”,而李開復會繼續幫助其拉到風險投資,同時“創新工場”也會繼續招聘員工彌補空缺。
“我們讓創業者從無到有地打造新公司,從中是學習的過程。”對于坊間流傳“創新工場”要抽取各個子公司20%-30%的股權比例,李開復則表示,“這個很難說,要看各個不同的案例。如果一個非常有經驗的創業者,他只是利用我們的后勤來縮短產品開發周期的話,他持有的股份幾乎跟他在外面創業所占的不會差多少,我們可能只分他一點股權;但是如果是相對資淺的創業者,在很大程度上靠我們的幫助、教練來創業的話,我們就會分比較多的股份。實際上來說,在我們這做肯定是劃得來的,因為如果你有經驗的話,分給我們一點點股份,但你可以更快地把產品做出來,如果沒有經驗的話,不來我們這做,可能根本沒有成功的可能性,來我們這里成功得更快,來這里的代價是分一點股份出去,就跟給天使投資人一樣,他投資越多就會得到越多的股份”。
幾天前,李開復的美國之行主要是與投資商談融資事宜。“創新工場”的資金現階段到位了1500萬美元,但李開復表示,“現在初期根本花不了多少錢,我一年幾百萬美元都花不完,何況1500萬美元。進太多錢來會影響股東回報率的,我們其實有更多的資金,目前簽約的金額已經超過這個數字了,口頭的承諾已經多過好幾倍了,但我們都叫他千萬不要再匯錢進來了。我們會越用越快,到了A輪投資、B輪投資,就會用到大量資金了”。
挑選創業者 不全要馬云
“我們不需要每個人都是馬云、馬化騰,那樣就亂套了。只要有一個領頭的就可以,整個團隊要互補,優秀的工程師愿意努力工作就行了。”李開復認為,往往創業團隊最大的問題就是互補性不夠,他曾與很多創業者接觸,發現他們雖然都很優秀,但做技術的人都不懂運營,做媒體的都不懂互聯網。“所以我的角色就是把各個團隊補充到每個角色都是完整的。創業者最需要的獨特素質是,他要有成功創業的渴望、個人魅力和凝聚力、自信、堅韌的品質以及判斷力。國內創業者很多都具備前四種能力,但是相對欠缺判斷力。”在他看來,判斷力就是知道什么時候該適可而止,什么時候自己還要堅持下去。
李開復強調,“創新工場”更注重商業價值,商業價值比技術更重要,雖然我不可能做忽略技術的事。“但我們要忠于股東的投資、要尋找商業的價值,同時會考慮技術、商業模式和創新,但是三者如果沖突,我們不會為了創新而創新,而是為了商業價值而創新。”商報記者 李瀛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