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5月2日電 新加坡《聯合早報》5月2日發表署名評論文章說,華文的學習和普及,華文的傳承和提高,在于我們對于華文的熱愛和執著。討論各種教材和教學方法起著輔助作用,但制度卻是學生、家長和教師的行為依據,是關鍵所在。文章摘錄如下:
一年一度的講華語運動正展開。最近經過巴士車站時,可以欣賞到精心設計的學華語廣告。畫面別致典雅,寓意深刻。
每年的O水準華文口試都會準備同樣的話題——我們為什么要學華語華文?標準答案通常有三:一、我們是華人,華語是我們的母語,所以華人學華語天經地義。二、中國正在崛起,將來必定是世界經濟大國和強國,所以我們學華語是為了將來有用武之地。三、華文文化歷史悠久,博大精深,傳承和學習華文文化可以修身養性,陶冶情操。
但遺憾的是,本地的學華語運動總是雷聲大雨點小。濕點地皮,未有真正滲透。原因何在?我以為:學華語要從學校從學生抓起。華語教學計劃應該是一個長期的建設工程。
檢討學校對于華語學習的教學要求,常會發現有課文與作文脫節、課文與考試脫節的現象。課文所學的詞語不能立竿見影地應用于作文,學生寫起作文常常無從下手,內容空洞,詞語貧乏。課文與考試脫節,考試要求不高,不能促使學生去詳細研讀課文的中心思想、行文修辭、寫作手法、作者動機等等,而只流于表面的多認識幾個生詞而已。
從小學開始,華文的學習就應該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而不是一種短期行為。但本地往往過了O水準,華文的學習就算走到了終端。學習高級華文的學生考上初院后就不再有華文課了,理工學院也是如此。筆者以為這樣的華文學習無疑是半途而廢。
學習高級華文的學生,在中學階段的華文學習一定是很勤奮很刻苦的,而他們的O水準會考的華文成績也會很好,但他們的華文學習卻從此中斷了。多年后走上社會,他們能重燃學華文的熱情嗎?步入社會時,他們甚至連中四的華文底子都快流失了。
但是,很多家長讓孩子上小學或中學時選學高級華文,目的是為了到會考時一勞永逸,終止華文課的學習并可在O水準考試中加分。這種實用勢利的行為令人嘆息,同時也造成了家長和孩子對華文學習的偏見,為考試而讀華文,沒有達到學習華文的真正目的。
再所以筆者以為:華文教材的合理編寫以及每個階段的詞語具體量化是一個長期循序漸進的工程,而考核制度及升學標準是影響本地學生學好華文的關鍵所在。(李榮英)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