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從本網直接下載使用,如欲轉載請與原刊發媒體聯系。)
最近以東盟峰會為標志的一系列峰會正在舉行,其中折射出的某些訊息,引起人們對未來地區經濟和政治整合,并繼而消弭潛在戰略沖突的持續思考。
這一系列峰會,首先是東盟十國峰會,然后是東盟與中國的峰會,亦即東盟十加一,以及東盟與中日韓三國的峰會,亦即東盟十加三;然后,中日韓三國領導人也將舉行峰會,特別引人注目的是中日領導人的峰會。最后,由東盟十國、中日韓三國,再加上印度、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等十六國參加的第二屆東亞峰會也將舉行。
東盟經濟漸趨邊緣化
東盟峰會探討解決的是其內部事務,其中主要是東盟一體化的問題。據報道,此次峰會決定,東盟將提前在二○一○年設立自由貿易區,這意味著東盟設立完全自由貿易區的計劃較之前提前了五年。東盟年前曾決定,分兩個階段實行自由貿易區,第一階段是在二○一○年在六個較為發達的國家之間設立自由貿易區,第二階段則是到二○一五年對越南、老撾、柬埔寨和緬甸四國設立自由貿易區。此次東盟決定上述四國設立自由貿易區的時間提前五年,未來在地區經濟整合和法制制度的配套方面能否跟上,這將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隨著中國的崛起,東盟在地區經濟領域面臨邊緣化的趨勢,這也就是前年東盟出面主導召開東亞峰會的主要動機。當時,由于中日、韓日關系緊張而導致中日韓三國無法坐在一起,錯失了商討經濟整合的機會。
客觀地看,目前亞洲經濟基本上呈現兩大國家集團,一是東盟十國,二是中日韓三國。前者內部經濟水平參差不齊,除了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等少數幾個國家外,大多數東盟成員國內部政治和社會問題成堆,經濟發展難以保證持續性;而后者則是亞洲經濟中規模最大、發展最強勁的三個國家,就經濟整合而言,三國的問題與其說是其國內問題,還不如說更多是在三國之間十分微妙的政治和戰略關系。
在上述兩大國家集團中,中日韓三國較之東盟十國,無論在經濟發展潛力還是在主導地區經濟整合方面,都具有更大空間。筆者認為,亞洲經濟整合的火車頭應該由中日韓三國來承擔,然后再聯合東盟十國抑或其它包括印度、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在內的亞太國家。
眾所周知,亞洲地區戰略格局十分錯綜復雜,其中主要是美中日三角關系,中國崛起、日本走向正常國家、美國因素等都是其中十分重要的元素。日本近年在走向正常大國方面的連串動作(包括軍事動作),都引起鄰國的疑慮。筆者之前曾提出,東亞應學習當年法德融合的經驗,嘗試通過融合,將日本置于地區經濟和政治框架之下,從而消弭潛在危險,達到亞洲地區的持久和平。
將日本融入地區框架
在這過程中,有兩個途徑值得人們思考:一是亞洲地區國家在潛在戰略沖突之外的共同外交、安全和政治需求;二是地區經濟整合需求和進程。以此次東盟峰會和中日韓峰會而言,最為引人注目的是中日韓三國領導人在中斷了多年的往來之后,首次坐在一起。有消息透露,中日韓自由貿易區的計劃可能會被提上議事日程。
中日韓若能在經濟整合上邁出關鍵一步,就可與東盟形成良性互動,對地區穩定將是了不起的貢獻;至于未來在三國自由貿易區之上,再設立一個共同的行政管理框架,也并非不可考慮。
(摘自香港《太陽報》;作者:邱震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