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此文版權屬《環球》雜志,其他媒體如需轉載請與該刊聯系)
繼與瑞典Universum公司合作,連續三年受權發布其推出的全球大學生理想雇主排行榜后,今年《環球》雜志與Universum聯合發布的2008年最新榜單,將目標鎖定在包括海外華人學生群體在內的全球華人大學生身上。
伴隨著全球化的浪潮,中國與世界的交融日益深入,海外華人學生群體也不斷壯大。作為今年的重要特色,除了公布中國國內大學生理想雇主排名,Universum調查將全球華人學生作為獨立的目標群體加以調研,生成一份獨特的全球華人學生理想雇主排行榜。這份榜單,清晰直觀地為我們展示了當代海內外華人學生的擇業觀。
榜單的中國特色
作為全球理想雇主榜的一項傳統特色,榜單運作仍將調查對象鎖定為兩年內即將畢業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今年的調研在全球30多個國家、逾20多萬畢業生中進行,調查的中國內地部分,涉及70 所重點高校的16815 位學生。與去年一樣,中國內地的排行榜體現了較好的穩定性,上榜企業大起大落的現象不多。
相比去年過半的比例,今年國內理想雇主的調研中首選外資企業的學生總數明顯下降,而選擇國有企業和政府部門的學生數量都有較大增幅,分別排在學生最向往雇主的第二和第三位。
在國內理想雇主排行榜中,內資企業走強形勢依舊,占據了前二十位的半壁江山,除了中國移動連續第四年拔得頭籌外,中石油和中國電信再次穩居前十,而中國銀行和百度竄升迅速,首次進入前十,分列第四和第八。此外,榜單前百名中逾七成的上榜內資企業都有幅度不一的增長。
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盡管國有為主的內資企業在國內的認同度在不斷上升,但在榜單上仍然沒能“走出”國門。在其他國家的排行榜上,許多跨國公司的名字反復出現,如Google在各國前十名的綜合榜單和華人榜單中都出現過6次,其世界范圍的影響力可見一斑。相比之下,中國前十名中的5家本土企業沒有一家出現在其他任何一個國家或地區榜單的前十名中。
Google大中國區人力資源總監鄧濤在接受《環球》雜志記者采訪時表示,一個理想雇主應該具備三個方面的因素:提供一個和諧寬松的企業環境和人才培養機制、有較穩定和強凝聚力的企業文化和良好的創新機制。他認為,中國企業可以資本國際化、市場國際化,卻依然沒能夠切實吸引到外國人才,這說明還有較長的一段路要走。
而Universum中國區首席雇主品牌管理咨詢顧問高穎介紹,在其他國家進行調研的過程中,還是有許多華人學生表露了對國內企業的向往,雖然屬意于一些知名跨國外企,但也并不妨礙一些大型國有企業成為他們未來就業的首選。
“大多數學生認為他們在外企中只能升職到一定的層次,不能進入管理層,”鄧濤認為,一些留洋的華人學生普遍認為,跨國公司存在“玻璃屋頂”,也就是說高級管理層的職務,比如首席執行官、首席財務官和副總裁,只會由西方人擔任,而國內企業的成長空間卻相對要廣闊許多。
近年來許多大型國企業績持續向好,企業品牌知名度和形象都得到了明顯提升。其行業壟斷色彩、較高的利潤率和工作穩定性等優勢也為他們在吸引人才方面構建了相當的競爭力。
但對于那些更有勇氣,不怕在一個充滿競爭的環境中長時間工作的大學生來說,大型跨國公司仍是他們證明自己、開拓國際化視野的好地方。這或許可以解釋為什么接受調查的華人學生在被問到“畢業后最希望去哪種類型的公司工作”時,仍有42%的人選擇了“外企”。
次貸危機無礙華人學生青睞金融企業
在今年首次亮相的全球華人學生理想雇主榜上,一個引人注意的現象是,盡管身處世界不同角落,各國華人學生的選擇還是趨于一致。在歐美和新加坡等5個國家的華人商科學生榜單中,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出現5次,高盛和麥肯錫出現了4次,而在另一份華人工科學生榜單中,寶馬出現4次,IBM、微軟各出現3次(見表)。
這一趨勢更集中地體現在行業性的選擇上,銀行和金融服務業則尤為突出。華人學生選擇的銀行和金融服務業的上榜公司數量總會高于同一國家的綜合排名,如在英法兩國的綜合榜單前十名中幾乎沒有一家銀行,而這兩個國家的華裔學生卻分別選擇了5家或以上銀行和投行上榜。
在國內榜單的調研中,商業銀行和金融服務機構也位列商科學生最理想行業的前兩名),顯然,次貸危機和國內金融市場的疲軟并沒有影響到它們在中國大學生心目中的理想地位。
高穎認為,行業波動不大可能迅速影響學生對于企業的認知,這一傳導過程至少需要2-3年的時間。多年來,商業銀行和金融服務類公司一直走在人才戰略的最前沿,其富有挑戰性的工作和所提供的高回報率仍是感召華人畢業生的根本所在。
在今年各國華人學生的綜合榜單上,與IT企業普遍的下降趨勢相比,互聯網企業全線飄紅。除了Google等作為領軍角色的互聯網企業,國內新興網絡公司如阿里巴巴和盛大,憑借其令人矚目的上升勢頭,也迅速得到國內學生的熱捧,創造了今年榜單的最大漲幅。
對于這兩個關聯緊密的行業在榜單上所呈現出的差異,鄧濤認為,雖然二者競爭的人才和技術平臺并沒有實質區別,但互聯網作為一個新興行業,技術瞬息萬變,創新空間較大,發展潛力無可估量,更容易吸引年輕人的眼球;而IT行業的創新多在于硬件,難出成果,要取得突破性的進展難度更大。
在今年的國內綜合榜單上,曾在2007年大熱的消費類電子產品企業,也因其業績在嚴酷的市場競爭下正經受巨大考驗,吸引力大打折扣。三星、LG、摩托羅拉和諾基亞的排名都有明顯回落。此外,快速消費品企業和制造企業表現平平,而管理咨詢企業卻有不俗的表現。
對此,鄧濤解釋說,許多曾經熱門的行業在發展一段時間后會進入一個比較平穩的時期,雖然不像那些剛興起的行業風光無限,但仍是值得考慮和選擇的。“當前的華人就業市場仍比較浮躁,跟風現象嚴重、不夠理性,其實像化工和快速消費品等相對成熟的行業應仍不失為上乘之選。”
“穩定感”成為華人學生擇業重點
在這次全球理想雇主調查中,華人學生們不僅選出了他們心目中最理想的公司和行業,還回答了諸如職業目標、理想部門、雇主吸引力的驅動因素等一些問題,而身處海外的華裔學生和國內學生的回答也不盡相同。
海外華人學生普遍看重“獲得國際化的職業生涯”,法國和德國的華人學生更將其視為自己的首要職業目標,但它在國內學生群體中卻沒有贏得足夠的認可度,排在五名之外。
“這些留洋的華人學生對自己未來的發展會有一個更高的期望值,而無論是他們本人還是家庭方面所做出的較大投入都促使他們尋求一個高回報的工作,跨文化的教育經歷、開放的國際視野更強化了這種選擇。”高穎說。
而一個更普遍的現象是,許多海外華人學生開始將“國際化的職業生涯”作為自己回國就業的一大跳板。他們意識到,發展機會最大、上升潛力最快的職位可能是在國內,在他們眼里,若要在國內獲得成功,海外的工作經歷必不可少。
在職業目標的綜合排名中,“工作和生活的平衡”仍然作為一項國際化的共識排在全球華人榜和歐美榜的首位,而“獲得安全感和穩定感”首次進入前三甲,成為今年Universum公司中國區調研的一項重要發現。
“相比他們的師兄師姐們,生于社會轉型期的‘85后’和‘90后’對安全感和生活穩定的渴望更甚前者,”高穎分析,這也許可以解釋在中國學生“理想工作行業”的選項中,政府機構/公共服務、學術研究為何能受到空前的追捧。
“奉獻社會服務人類”成為今年職業目標中華人學生與國外學生反差最大的一項,華人學生對該目標的認同率排在榜末,而歐美學生則繼續將其視作重要的價值選擇之一。“沒有人會否認這個目標的重要性,但對于一些華人學生而言,這并不是放在首要位置去考慮的事情”,高穎認為,有待完善的慈善機制以及中國學生所面臨的生活和就業壓力,使這項目標變得有些遙遠。
此外,外國學生對于“接受競爭性或腦力上的挑戰”的認同,也大大高于華人學生,該選項在各個國家的得票率均超過40%,而國內得票率尚不到20%。顯然,歐美的年輕人更期待在工作中尋找樂趣。
對于“雇主吸引力的驅動因素”,海內外華人學生的選擇趨于一致,都認為“專業的培訓和發展”最有吸引力,在人才國際化的時代,華人學生在對第一次就業充滿期待的同時,也開始注重個人職業的長遠發展可能性。(鄧喻靜、趙娜)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