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7月27日電 據法國《歐洲時報》報道,7月14日,法國的國慶節,一年中最盛大的節日,西方多國元首匯聚巴黎,共享空前盛況。在觀禮臺眾多的政要名流嘉賓之中,首次出現的三個華人身影,他們是作為法國華人華僑代表和總統私人顧問被邀請來觀看閱兵式的。與此同時,在觀禮臺的前方,接受檢閱的隊伍里,也有中國人的身影,外籍兵團是他們共有的名字。或許當這些中國籍的士兵把頭轉向觀禮臺方向的時候,雙方的視線交叉過,但也許只是匆匆一過。陽光下,這些帶著汗珠的年輕面孔神采奕奕。他們相信,這里是實現自己法國夢的起點。
每個人都曾在心里燃起過一個法國夢。這里是一片嶄新的天地,一切都是陌生的,路該怎樣走?每個人都在心里不住地問自己。無論是僑領還是外籍兵團的戰士,誰在踏上法國的那一刻就想到了自己的未來?
觀禮臺上:何福基、陳勝武、吳武華
其實不需要太多的介紹,這三個人的名字在華人界已經足夠的響亮,支持奧運,傳遞火炬,捐款賑災,在法國的各種大型活動中都會看到他們的身影。他們已經成為法國華人界成功的典范,但是在我們看到他們今天的成功與輝煌的同時,更要看到他們是怎樣邁出成功的腳步。其實他們的起點都很低,都是靠著點點滴滴的積累才走到今天。
何福基:有能力就要多幫窮人
祖籍廣東順德,1941年生于柬埔寨,十幾歲就開始在柬埔寨從事貿易活動。“代理上海的油漆、化工產品、衛生潔具和天津的玻璃”1975年因為國內動蕩,逃難來到法國,“一切要從頭開始,當時華人華僑很少,非常艱難。”因為在法國做貿易需要很大一筆資金,手頭并不寬裕的何福基只好選擇餐館作為自己和家人謀生的手段。
然而,何福基沒有想到,1975年底在自己餐館認識的一個法國大學生會成為未來法國的總統,他就是今天的薩科奇;他更沒有想到,自己成為了現任總統的朋友,能為在法的華人社團和中法關系進計獻言。“今天不知明天事”,“埋頭努力工作”這是何福基的人生態度,也是他對自己在法國打拼幾十年的寫照。
因為幫助巴黎19區老人社會福利工作的貢獻,何福基于1989年獲得巴黎榮譽市民勛章;1995年因為促成當時的法國總理訪問北京而獲得法國騎士勛章;2003年獲得法國士官勛章;今年10月份他又將獲得法國指揮官勛章。雖然獲得了很多榮譽,成為法國總統的座上賓,但是他卻一直保持著當年來法國打拼時的本色,依然經營著當年的那家餐館。在接受采訪的時候何福基一直在強調“有能力就要多幫助些窮人,無論現在有多少錢,閉上眼睛什么都沒有了”。
陳勝武:努力做人 勤勞做事
祖籍溫州,78年從香港來到法國,當時只有19歲,雖然父母在法國,但他自己沒有身份,一開始是給別人打工,一年半后開始做生意,主要是進出口貿易。“當時法國經濟比較好,覺得在這里發展很有前途,”就這樣陳勝武扎根在了法國。沒想到,幾十年以后,當年默默無聞的他成為了法國華僑華人會主席,這是法國歷史最悠久的華人僑團。而他自己的生意也越做越大。“自己是白手起家,靠的是努力刻苦去工作,抓住機遇,敢于創新。”他認為“努力做人”是最重要的,其次就是“勤勞”。這是他對自己的總結。
陳勝武對自己目前的狀況表示滿意,“吃飯沒問題,目前的生意主要是投資安全的問題,剩下的時間和精力花在會務上的比較多,”另外,僑團主席的身份也促使他要多和主流社會接觸,“做到這個位置,就要承擔相應的責任”,經常“和國會議員、政要交流,增進他們對中國的了解和認識,表達華人對一些事件的看法。”
吳武華:成就是大家做出來的
1976年來法國的吳武華祖籍潮州,現在是法國潮州會館的執行會長兼文教組主任,潮州會館成立于1986年,“現在整個法國有八、九萬鄉親,主要從事餐飲和旅游等服務行業,在法國華人中很有分量”。他說自己早已融入法國社會,“目前的工作是協助華人群體融入社會,爭取華人華僑的權益。”
對于能夠作為華人代表參加法國國慶節慶典,吳武華覺得很光榮,對于自己的歷史,他不愿多說,只是告訴記者,華人能有今天的成就,靠的是大家的努力,和大家比起來,“我做的并不多”。
外籍兵團方陣里:鄒琭、胡亮、馬凱
鄒琭:山東人,25歲,2003年底來法國,2004年4月份加入外籍兵團
胡亮:山東人,34歲,2001年10月來法國,2005年3月當兵。
馬凱:遼寧人,24歲,2004年7月來法國,2007年10月入伍
這是三個陌生的名字,對應著三個陌生的面孔,除了他們的親戚、朋友,走在街上沒人認識他們。但是,他們卻代表著成千上萬心懷夢想來到法國的中國人,不同的是他們選擇了外籍兵團這條并不為很多人所熟悉的道路,一路走來,一路坎坷,但是,只有人在,夢就在。
駐地在Orange的法國外籍軍團第一坦克團被選中參加今年在巴黎香榭麗舍大街上的閱兵儀式,因此這個連隊中的鄒琭、馬凱和胡亮等幾位中國人也隨同部隊一起來到巴黎。7月14日,他們作為外籍兵團的代表和其他部隊的方隊一起通過主席臺,接受法國總統和其他嘉賓的檢閱。
胡亮:“我感覺挺自豪的,一個中國人能站在法國正規的部隊里,走在香街這樣一條世界有名的大街上,這是人生的一個經歷。”胡亮已經當了3年零4個月的兵,但這是他首次參加國慶游行。
馬凱:“很幸運,因為有的戰友當兵6年半了,也沒參加過。我覺得很有運氣,能夠在香街走過。”馬凱是剛到部隊還不到一年的新兵,的確夠幸運。
鄒琭已經是4年零3個月的老兵了,居然參加過三次閱兵,“在法國的中國人有幾十萬,能夠參加閱兵的才幾個,而像我這樣參加了三次閱兵的就更少了,確實挺為自己驕傲的。”
當兵:無奈的選擇還是捷徑?
鄒琭和胡亮是老鄉,都是以留學生的身份來到法國,最后又都是因為在學業上沒有進展,所以選擇了到外籍兵團當兵。
胡亮:“當兵也算中國人的一個出路,因為中國人不太好拿居留,自己上學沒拿到文憑,打工又沒有身份,聽別人說到部隊可以拿到身份,就想試一下。我當時從巴黎去馬賽征兵總部,一起去的有22人,最后只有兩個人被選中,我運氣還不錯,當上了。”
鄒琭:“當時我進來以后也一直在考慮自己當初為什么要進來,第一,可以解決生活上的問題,第二,居留的問題解決了,再加上我本身不喜歡上學,所以過來當兵應該算是一個捷徑。”
馬凱是比較特殊的,因為他母親1999年就來到法國,已經拿到法國籍,因此他是以家庭團聚的方式來到法國。他并不需要為自己的身份發愁,“因為有朋友在里面當兵,聽說不錯,也有工資,而且我在中國當過三年兵,所以想試試。”這一點得到了特意趕來看他閱兵的母親的確認。“因為他在中國當過三年,身體素質各個方面都適應,他也很喜歡,他說在中國當過中國兵,想嘗試一下在國外當兵什么樣。我覺得也挺好,他畢竟年輕,部隊可以鍛煉意志等各方面。”
用五年時間換一個合法身份,外籍軍團最大的吸引力莫過于此。據胡亮介紹,“外籍軍團里最多的是馬達加斯加人,其次是羅馬尼亞人,然后就是中國人。外籍軍團里的中國人數量一直保持穩定,兩年前最多的時候一個800人的團里大概有六十多個中國人,差不多百分之十,現在大概四五十人。這么多人當兵主要是為了解決居留問題。”
雖然說可以在五年之后拿到居留,可是安全問題還是很讓他們和家人擔心。“一開始主要擔心安全問題,我進去之后覺得沒什么威脅,因為法國一般不參與什么戰爭,像伊拉克戰爭等都不參與。”胡亮坦白的說。不過,當兵就是為了戰爭,他知道一些任務還是很危險的,“比如不久前去非洲乍得的一個部隊,坦克上都是槍眼。”
異國的軍旅生涯一言難盡
馬凱對當新兵有一定的心理準備,“第一年肯定累,新兵什么都干,老兵就比較輕巧。這很正常,在中國也是這樣,等熬成老兵就好了。”胡亮也記得自己的新兵生涯,“剛進去的時候,挺苦的。部隊的紀律就是服從命令,長官對你說什么都要聽,一級一級的派任務,就是干活。三年以上,就是班長了,帶領新兵干就行了。”盡管已經在國內當過三年兵,適應不成問題,可是真正當了法國兵以后馬凱心里還是有很大的起伏。“一奏馬賽曲,心里感覺就不一樣。以前在中國升的是中國國旗,現在升的是法國國旗,有時候心里直哆嗦。”
雖然今年參加法國的閱兵式讓他們都很驕傲,可是說起法國閱兵式和中國的有什么不同時,他們都認為法國人對待閱兵的態度很潦草。“和中國比起來差距太大了。法國就是在衣服上很講究,很好看。法國人閱兵,不是像中國那樣搞專門訓練,我們的部隊只在駐地訓練了幾次,隨后提前兩個星期來到巴黎排練了4、5次,最后就到香街上去走, 在中國這是不可能的,聽說50年大慶的時候,提前10個月訓練,天天走。我們連10天都不到,法國不是很注重這個。”胡亮感觸頗深。
軍旅生活很有規律,同時也很枯燥,說起這個三個年輕人都很無奈。“早上一般5點半6點起床,打掃衛生,8點開始集合,做訓練,之后開始工作,擦坦克,檢查儀器等。部隊有周末和節假日,我們放假就來巴黎。部隊里挺單調,待著沒意思,中國人一般放假就是來巴黎。”外籍兵團士兵每個月都拿法國最低標準工資,大概1000歐左右,盡管平時吃住都在部隊,但是因為他們每個周末都要往巴黎跑,把錢都花在了交通和吃飯上,所以“很難攢下錢來。”
鄒琭說在外籍軍團的壓力不是訓練方面的,而是心理方面。“因為無論是哪個國家的軍隊,生活都是枯燥乏味的。還好我們現在有這種法國的周末可以出來,不然天天在軍隊里,沒有幾個能說話的人,也沒有親戚朋友在身邊,這種心情上的壓力是最難熬的。二是中國人在外籍軍團里是弱勢群體,主要是因為中國兵普遍法語比較差,這樣別人就可以在語言上做文章,找你的事。其次中國人進來的最大目的就是為了居留,所以一般拿到居留就走了,很少中國人做到軍官,出問題了沒有替我們說話的人。” 但是“中國人很團結,因為畢竟我們長著一張中國人的面孔,大家都會互相幫助。另外,長官也知道,中國人的問題主要是法語不好,工作各方面都不比別人差。”
既然選擇就不后悔
胡亮:“在部隊學到了很多東西,首先法語學會了,其次在部隊也學到很多其他方面的知識。”
鄒琭:“既然已經進來這么久了,再后悔也沒有意思。既來之,則安之吧。已經選了這條路就要一直走下去。”
對于干滿五年后怎么辦,胡亮和鄒琭態度非常堅決。
胡亮:“肯定不當了,退役后來巴黎看看干點自己的事。準備開個店,或者是退伍軍人有優先權的煙草店,或者開個飯店。”
鄒琭:“反正繼續干是不可能的,肯定要出來做自己的事情。雖然現在還沒有計劃,但是出來以后一定要做自己的事情。”
馬凱:“干完看情況,可能再簽一年合同,如果當好了,覺得地方不習慣,可能繼續當下去。如果覺得里面不習慣,夠了,就回地方。”
感情是重要的支撐
“我覺得我能堅持下來有一部分是我女朋友的原因,因為她對我身心方面全面的支持、鼓勵才讓我能堅持下去,要不然的話一個人在這里無親無靠,確實挺……”采訪的過程中,鄒琭又接到了女朋友打來的電話。“外籍軍團里的中國人差不多都有女朋友。北方人的女朋友基本都是中國留學生。南方的比如溫州人通常是整個家族都在這邊,所以他們的女朋友有可能是家里介紹的。”鄒琭的女朋友是當兵以后通過朋友介紹認識的,他的女朋友還在讀書,胡亮和馬凱的情況也基本相似,女友成為他們每個周末在部隊和巴黎之間往返的主要原因和動力。不過在談到和女友的未來時,鄒琭似乎還很迷茫。“我覺得現在想這個事情有點早,因為在軍隊里呆得時間長了,對外面很多事情都不了解,雖然和女朋友討論過這個問題,但是也沒有明確的答案,因為我現在沒有時間出來調查,看看外面的市場需要和在這個社會上我自己有可能發展的空間,在軍隊里根本接觸不到這方面。我覺得現在想這個有點不切合實際。”
香街上萬眾矚目的輝煌只是短短的一瞬間,閱兵結束了,他們又隨部隊一起回到了在Orange的營地,繼續重復著簡單枯燥的軍旅生活,每個人也繼續盤算著自己的未來。
臺上人如何看待臺下人
對于外籍兵團的中國人,吳武華在國慶節的香街觀禮臺上也注意到,“一個方隊有兩個,另一個方隊有三個。”不過僅憑這點我們很難判斷他看到的中國人到底是誰,然而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希望他們更好地融入法國社會,不僅從形式上, 也要從心理上和精神上全部融入,”并且“通過在部隊的訓練和生活尋找到正確的方向。”
陳勝武說當天他并沒有看到閱兵隊伍里的中國人,不過他知道有不少中國人參加外籍軍團。“每個人選擇的道路都是不同的,自己來決定要走的路才是最重要的。”
何福基則認為“這是個好事,他們是未來華人社會的新鮮血液,而且他們心里都是中國人。”7月14日 ,同一天,同樣一個空間,不同的人在做著不同的事,或許幾十年以后當年在臺下走步的人也會坐在嘉賓看臺上,看著新人、新的故事的上演。時光才是世界的主人,他們觀看著不斷重復的歷史。然而歷史僅僅是相似而已,每個人走過的道路是不可能復制的,每個人的心理路程更是變幻莫測。走好自己的路,越是在艱苦的環境里,越是勤奮,努力,認真,刻苦,這是中國人骨子里就積淀下來的傳統。
永不放棄,用自己的方式走一段讓自己無悔的路,在這里向觀禮臺上三位杰出的華人代表致敬,同時也向臺下三位正在努力奮斗,一切剛剛開始的年輕人致敬。(王志峰)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