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0月21日電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沒有人比北京醫藥工作者陳勇(48歲)更清楚南洋華僑機工的心酸血淚史,因為他的家族出了兩名南僑機工,父親陳邦興和舅舅王綏和都在1939年從新加坡回中國抗戰。
陳勇的父親從一名新加坡咖啡店助手、怡保商用車司機,搖身變成抗日機工,最后成了南征北戰的中國職業軍人,從滇緬公路九死一生回到云南后加入中國遠征軍,并曾在印度蘭姆伽當美軍教官,加入中國國軍炮四團,參加過魯南戰役、淮海戰役、再從國軍變成共軍,參加渡江戰役,解放后也參加三年的抗美援朝戰爭,一生戎馬生涯。
出生海南文昌的陳邦興,27歲時原本要在南洋與福建姑娘結婚,但中國爆發抗日戰爭,他取消婚姻加入南僑機工行列,之后不停參加各種戰役,直到韓戰結束回海南島娶妻生子。唯一的兒子陳勇出世時,他已50歲。
陳勇的舅舅也是從新加坡出發的南僑機工,完成任務后回海南島,卻在文化大革命期間因這段機工歷史慘遭批斗,被關押凌辱,1970年3月在獄中上吊身亡,家人至今找不到他的遺體。
來自昆明的陳達婭(48歲)也是南僑機工后人,但她父親陳昭藻生前只字不提這段心酸史,因為他也在文革期間為這段“獻身國家”的歲月吃盡苦頭,長期被隔離審訊。
陳勇和陳達婭是因為新加坡國家檔案館、中國國家檔案局和云南省檔案局聯辦的《南洋華僑機工回國抗戰史料圖片展》,回到父親當年生活的新加坡。他們兩人曾合著《再會吧南洋—海南南洋華僑機工回國抗戰回憶》。
大華食品董事經理白毅柏的祖父白清泉是第一批機工的領隊。他在1939年2月18日率領80名機工前往云南,當中32人來自新加坡,其余來自柔佛州的峇株巴轄。
丹戎巴葛集選區議員馬炎慶10月20日為展覽開幕時說,聯展不單促進新中對歷史事件的了解,更通過檔案史料分享與交流,讓一段值得人們共同珍惜的寶貴記憶重現。
聯展是在去年在新加坡構思倡議,今年8月在云南預展,9月在北京舉行,如今來到新加坡,在中華總商會嘉庚堂展出。
馬炎慶說,展覽不單展示新加坡華族社群對抗戰的貢獻,也展現南洋華人鮮為人知的無私奉獻。
新加坡國家檔案館館長畢觀華說,這是新中兩國國家檔案局去年7月更新備忘錄后的第一個合作項目,也是九年來第一次有省級檔案局參與。
新加坡國家檔案館20日也和云南省檔案局簽署合作項目,協助云南展開口述歷史計劃,包括提供培訓,分享經驗等。
此外,檔案館也和中華總商會簽署歷史資料存檔協議,把總商會1338件有歷史價值的文件和文獻存進檔案館儲存庫。
中國國家檔案局副局長李明華說,三千多名南僑機工用汗水、鮮血乃至生命創造出無數可歌可泣事跡,在中國抗戰史上留下不可磨滅的功勛,這段歷史是中國和新加坡的共同記憶。
南僑機工小檔案
滇緬公路在1939年初修成后,成為抗戰期間中國得到外地物資的唯一通路。
據估計,從1939年1月至1941年12月,共有22萬1567公噸戰爭物資從這條連接緬甸臘戌和云南昆明、全長1146公里的滇緬公路運到中國。
當時,中國能開大卡車的人很少,要訓練一個司機需要25加侖汽油,因此到南洋招募機工。
以陳嘉庚為首的南僑總會招募了3200人,分九批進入滇緬公路服務,當中包括一些馬來人和印度人,及四名女性。3200多名機工中,1000多人死在滇緬公路上,1000多人留在中國,另外1000多人回南洋。(謝燕燕)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