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頒布似乎比以往引發更多探討,這不僅因為得主之一為華人科學家,更值得注目的是,向來偏重基礎研究的諾獎,這次將桂冠捧給了應用型發明。這些科學貢獻,已不僅局限在專業的框架內,除了展示出其對本領域的促進力度,還以技術本身成為科研的新工具,更對普羅大眾日常行為有著深遠且將進一步滲透的影響。誠如得主之一高錕所言,重要的不是發明東西,而是利用這些發明來改進生活。
昔日頑童今日明星
1966年,一篇題目頗為平淡的論文《光頻率的介質纖維表面波導》面世,其內容卻掀起軒然大波。著者高錕提出的用玻璃纖維作為光波導用于通訊的思路,被時人笑作“癡人說夢”。今日再看,正是這個“癡夢”,成就了互聯網的高速傳輸和低成本運營;正是這個“癡人”,讓文本、音樂、圖片和視頻得以瞬間傳遍全球。
自1933年出生至小學時光,高錕是在上海當時的法租界度過的。從種種跡象看來,他做律師的父親提供的不僅是優越的生活條件,還有相當寬松自由的成長環境。童年的高錕沉迷化學,家里還有個實驗室,他自己制造過滅火筒、焰火、煙花和曬相紙,最危險的一次當屬自制“土炸彈”:他發現易燃物紅磷與氧化劑氯酸鉀二者混合后經摩擦就會爆炸,就把這兩種化合物像包餃子般塞進濕潤泥球里,待風干后,果然一擲出當即爆炸!盡管被斥為頑皮且現在看來非常危險,高錕還是認為,這是很好的自發性的體現,而這種“孩子式自由”關系到了他日后的成就。
后來的高錕棄化學而鉆研上了無線電,年紀甚小就組裝成了一部有五六個真空管的收音機。再到后來,他到英國修讀電機工程,畢業后從效力英國標準電話電纜公司旗下實驗所到領導光纖研究小組,高錕的行為及思想仍保持著孩童時的出人意表,對于自己的科學信念又極為堅定,誓要改變人類的通訊模式。
1996年,正是高錕那篇劃時代的論文發表30年后,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將一顆國際編號為“3463”的小行星命名為“高錕星”。楊振寧在該星命名典禮上致詞說:“今天以后,我知道每次我和小孫女看夜空的時候,將會告訴她,其中一顆是‘高錕星’。我還會對她說,就在那剎那,數不清的光纖,正在傳遞著數不盡的數位,把人類世界推進高速資訊的新紀元!
路漫漫兮求索不息
對于上個世紀的通訊要求,傳統技術的傳輸容量遭遇瓶頸。高錕認為以激光的光波作為信息媒介的光導技術才能切合需要。為尋找讓激光前進的載體,他測試了相當多種類的物質,最終找出可通過高溫制造的石英玻璃導管。隨后的研究表明,信號經由光纖傳輸時大量損耗緣自玻璃材料中的雜質,而非由于技術本身存在缺陷。將內里的雜質抽除,成為高純凈度的光纖管,光就可傳送萬里。
但在當時,幾乎無人相信世界上會存在無雜質的玻璃。就連高錕自己也沒有估計到日后自己的發明會促成了互聯網的應運而生,他只是秉持著要將資訊傳輸革命到底的精神,傳施布道般推銷自己的理念,終于使去除雜質、適應信號傳輸需要的光纜問世。
上世紀60年代最強的纜線傳送光信號最遠也只有大約20米,而一條純玻璃纖維,可把光束信號傳送逾100公里。自此,千百萬條銅線的傳統電纜被取代,比人的頭發還要纖細、容量卻接近無限的新傳輸管道鋪天蓋地。
應用物理一旦取得成果,對人類生活的貢獻幾乎是立竿見影。今日的海底光纖電纜縱深蔓延,長途電話、計算機網絡、醫學內視能得以普及都要感謝高錕!叭绻覀兡馨褔@地球的玻璃纖維全部展開并接成一根,它的長度將達到10億多公里,足夠繞地球2.5萬多圈,而且它還在以每小時數千公里的速度繼續增加!
謙謙君子潮平岸闊
獲獎之后,熟悉高錕的學者對他的評語大量見諸報端,都逃不開“謙謙君子”這四個字。高錕人生姿態樸實低調,只愛寓工作于游戲,因深感興趣,實驗到多晚也不覺累;性情又隨和,與他共事多年的私人助理竟從未見他發過脾氣;于科研之外則頗懷赤子之心,好奇友善,60歲的時候,才開始學習潛水,后來又愛上了陶藝,沉醉于“靜靜地撫弄泥土”,似是回歸到童年捏泥土炸彈的歲月。
高錕早年在香港中文大學的同事稱他即使并非一帆風順,也“總是很快樂,充滿笑容”。據報道,高錕1993年擔任香港中文大學校長期間,致辭講話時曾遭學生打斷并遭搶麥克風,場面一度尷尬。校方提出開除學生,但高錕不接納,他不肯壓制學生,而是鼓勵學生敢于表達個人意見,頗有器量且愿意聆聽。
諾貝爾獎委員會向來比較重視基礎科學,僅幾年前將物理學獎頒給兩名德國人,以表揚他們藉新的物理現象把DVD容量增加好幾千倍。本次諾獎垂青于這位改變了整個世界通信、娛樂和商業發展的方式的人,并定義其取得“開創性成就”。但在7年前一次采訪中,高錕說道:“能夠做一件以前所沒有的事情,而且做出來的影響是非常非常大,我感覺很滿足……拿到獎沒有拿到獎,完全對我沒有什么意思!
“沒有什么大喜大悲,一直以來都太過平穩!备咤K如此自評。或許正是這種沉靜力量,讓他有著一份平淡的清醒。(張夢然)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