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女兒回到家很神秘地對我說:“媽媽,我的好朋友Grace約我一起去掙錢了,你同意嗎?”我笑道:“你們到哪里能掙錢呀?誰會雇用你們呢?不過,你真的能掙錢了,媽媽高興還來不及呢,干嘛不同意呀?”女兒高興地:“耶!”了一聲,然后針對我的不信,又道:“真的,Grace從去年就開始計劃了,要幫別人家除院子里的草掙錢。”
為了讓我相信,女兒接著說:“Grace幫她媽媽除了她家后院一半的草,她媽媽都給了她一塊三呢。”我說:“那好呀,你把咱家后院的雜草全連根拔了,我給你兩塊六,呵呵……”女兒馬上反抗:“那不行,她家后院比我們家的小多了。”我說:“那好吧,媽媽給你五塊,行了吧?”
女兒看了看后院,斷然拒絕了,她說:“一個人干活,太無聊了,我要和她們一起干。”“哦,她們?不就是你和Grace嗎?”“不是,還有另一個好朋友,我們三個,Grace是Leader。”女兒中英結合地同我說著。
這周五傍晚,她們真的要付諸實踐了,老公把女兒送到她朋友家后,回來跟我說,人家都有工具,就女兒空著手去的;我笑道,看她怎么干活?不久后,我和老公也出門去了。還在回家的路上,我們便接到女兒電話,她很興奮地告訴我,她已經回到家了,并且掙了九塊錢,我很驚奇,不到兩小時,居然就掙了九塊錢,“工資”還不低呀。
回到家,女兒便迫不及待地說起了整個經過。Grace的媽媽帶著她們三個女孩在附近的社區里敲門,當然,每次上前的都是Grace,她是個大方而會說話的女孩,從幾次交往便可以看出這點。
敲開門后,她便會告訴對方,她們希望幫他們家的后院草拔了掙錢,一部分錢捐給公益金(United Way)去贊助貧窮的孩子,一部分的錢是她們自己的收入。敲開的第一家是個白人,聽到請求后很友善地請她們進去工作了。他們家后院的雜草很少,半個小時沒到就拔完了,人家給了他們二十元。
第二家是她們的同班同學家,和她們一樣是華人,同學的媽媽也馬上答應了她們的請求。不過他們家可算的上是雜草叢生,像是好久沒割過草了,所以這次她們干了近一個小時,個個累的不行,才拔了一半的后院。因為天色已晚,所以Grace的媽媽決定結束工作了。結果,同學的媽媽也給了她們二十元。
興高采烈的女孩們拿到錢,出門后便開始分紅了。先交了十元給Grace的媽媽,由她開支票給United Way募捐。然后她們自己分配,因為其間,一位男同學也加入了她們的工作,不過很短時間后,他因為要去學習小提琴便提前走了。而另一位好朋友的弟弟一直跟著姐姐做了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所以給他們兩個一人一塊半,剩余的她們三人均分了。
我笑了:“看來,你們分配的還算合理,不過,你沒有工具,人家兩人都有工具,你為什么和別人掙的一樣多?是不是不合理呀?你是否該用自己的錢為自己買個工具呢?”女兒說:“才不用呢,我們兩個人拔草,一個人撿起來放進垃圾袋中,三人輪流做。”哦原來如此,分工合作呢。
然后我又問:“那你們去敲人家的門,就不怕人家會拒絕你們嗎?遇到拒絕的了嗎?”女兒高興地說:“沒有,因為Grace基本熟悉她們家周圍所有人家,她知道那家人好,就去敲他們的門,嘿嘿……”我也笑了,對老公說,這還真是新鮮事,幸虧還沒有小朋友來敲我們家的門。如果有,我們也一定要成為好人家呀。老公也笑道,是呀。
我再問女兒:“那你們給人家拔了一半怎么辦?”“明天接著去唄!”女兒恨不得下一個小時就變成了明天呢。眼望著女兒調皮的樣子還是個孩子,可看到女兒有生以來第一次出去“打工”,能靠自己的勞動掙錢了,感覺女兒真的在長大了。
后續:
時隔兩周,在女兒的期待中,她的好朋友又約她去“打工”了,她興高采烈,急不可待地走了。一個多小時后,有點泄氣,無精打采地回來了。一問,才知道,原來今天她們就是兩個人,走了三家,一共掙了十二元,除去募捐的六元,每人只有三元了,比起她的期望值相去甚遠。
再仔細詢問,原來并不是這次去的人家都吝嗇了,而是經過了上個長周末,人家都把后院打理干凈了。一周的時間,哪里會長出多少雜草呢,人家能夠讓她們進去,象征性的工作已經很不錯了。
我和Grace的媽媽相視一笑,這樣讓她們知道掙錢并不容易,不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嗎?!我們以為讓孩子們掙錢不是打工的唯一目的,最主要的是通過打工,鍛煉孩子們的社交能力,合作能力,勞動能力,了解勞動的價值,更重要的是讓她們學會在收獲的同時學會付出,培養愛心,回饋社會。 (摘自加拿大《星星生活》/作者:楓樹)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