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1月20日電 香港《星島日報》20日刊文《董建華接待奧巴馬之謎》說,奧巴馬日前訪華,在中方歡迎隊伍中有前香港特首董建華。雖然港媒并無大事報道,但作為港人的董建華出現畢竟是出人意表,也許這個場景會為未來港人在國家事務的角色帶來新的啟示。
文章摘編如下:
美國總統奧巴馬訪華,在歡迎儀式的代表隊伍中,赫然發現排行第三的是前香港特首及現任政協副主席董建華,排在前面的是人大副委員長路甬祥及國務委員戴秉國,三位分別來自人大、國務院及政協三個不同的機構,其個人的工作背景也有所不同,分別是科技,外交及經濟。
雖然香港傳媒并無大事報道,但作為港人的董建華出現畢竟是出人意表,也許這個場景會為未來港人在國家事務的角色帶來新的啟示。
為中美關系貢獻力量
香港回歸祖國之前,港人甚少能在國家的架構內與政治舞臺上發揮作用。回歸后,港人在國家事務中發揮的空間愈來愈大,參與的層次愈來愈高。
細數一下,回歸前香港也有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人數當然遠不及今天之多,能躋身政協副主席也只有安子介及霍英東兩位德高望重的老先生。
回歸后,國家不同領域及層次開始積極吸納香港高層次人才,例如在財經方面邀請查史美倫出任中國證監的工作、擴大各級政協港人的參與、乃至各類法律與規劃的制訂過程中引進港人的專業意見。年前國家更支持陳馮富珍出任世衛總干事,近來更盛傳將會委任剛退休的任總當財經方面的顧問。深獲國家信任的董建華,今次被委以外交的重任,應被視為上述趨勢的進一步發展。
董建華請辭特首職務后,曾明言希望繼續服務港人之余,能為中美關系貢獻力量。他以個人在美國的人脈網絡,并通過中美交流基金,開展了多項促進中美交流的工作,因此中央政府安排董建華參與奧巴馬的高層接待工作,也可說是應有之義。
我忽發奇想,美國政府過去也不時倚重一些半官方的代表,例如前總統或前國務卿訪華,進行一些試探性的外交任務或游說工作,也許國家也可能在外交官員以外,學習以多一條管道進行“民間”外交工作。香港有不少政經名人,在不同國家均有千絲萬縷的關系,這些淵緣日后可能大派用場,為國家與世界各國交往與共同發展發揮橋梁作用。
舞臺為有志港人打開
此外,日后政協是否會擔負更多外交任務,也是另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基于歷史的原因,在建國初期及人民代表大會成立之前,政協也曾肩負重要的外交任務,包括推動抗美援朝運動、維護世界和平和促進國際合作等。
就是在人大成立之后,政協也要負起協商國際問題的功能并曾多次向外發表宣言。一段時期,政協的外交工作并不活躍,個中原因可能是在國外找不到對口的政治體制,目前中國政協在結構上是由政黨、人民團體,社會界別的代表和精英所組成,對內起著參政議政、政治協商和民主監督的作用,近年更走向議研合一的智庫功能。
因此,未來政協也許可以開展與外國參議院或上議院的相關組織,或外國政府的智囊機構打交道,從而開展更活潑的外交工作。身兼政協副主席的董建華,也許可以通過本身的特殊身份,為政協探索外交任務的新道路。
上述種種分析只是個人的推斷。不過中國內部及參與世界事務的舞臺,看來已為有志的港人所打開,相信對政經的高層次人才有巨大的吸引力。(戴希立)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