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9月30日電 臺灣前“監察院長”陳履安30日投書《中國時報》稱,當一甲子后,撫今追昔,相信海峽兩岸同胞,應該都會深切期望與衷心祝愿,以往內戰的憾恨,一切將隨之過去,繼之而來是和平鐘聲響起,中華民族終于苦盡甘來。六十年來,共產黨不斷自我升華的堅決勇氣,值得贊佩。當整個中國已繁榮強大,展現出大國風范,臺灣自然應調整腳步,知所因應,以往的一些幼稚小動作,尤應避免。
文章摘編如下:
即將來臨的中共建政六十周年,對我們這些父兄參加內戰失敗,自己也顛沛流離的一代,不禁百感交集。即使未受內戰煎熬的臺灣同胞,在八•二三炮戰、島內長期“戒嚴”、“白色恐怖”下,也有委屈折磨的歲月。
當一甲子后,撫今追昔,相信海峽兩岸的同胞,應該都會深切的期望與衷心祝愿,以往內戰的憾恨,一切將隨之過去,繼之而來的是和平鐘聲響起,中華民族終于苦盡甘來。
六十年來,國民黨在變,共產黨也在轉變。從堅持蘇維埃國際,到標舉建立中國特色;從階級斗爭,到和諧社會;從無產階級專政,推進到以人為本;從與天斗、與地斗、與人斗,其樂無窮,到強調和平發展,關心環保;從不要褲子,也要原子,到聲明在任何情況下也不首先使用核武,這一切看似默默,實際是天翻地覆的變化;行之平穩,實際需要不斷自我升華的堅決勇氣,值得贊佩,也值得臺灣“朝野”認識肯定。
我們注意到,大陸上開始正視“國軍”正面抗日的史實,我們也注意到,中共的領導人已從容大度的在國際舞臺上展現積極貢獻的角色。大陸的轉變不僅是經濟上的轉變而已;在和諧社會,和平發展的旗幟下,大陸不僅對世人要宣示友好,對內更需要展示寬容。
作為當年“剿共勝利”的一邊,回首過去,我只有對雙方的英靈充滿了不忍與悲憫。
當中國還處在相對落后貧窮之際,國際間不會對之多所要求。但當中國已繁榮強大,國際社會自然會對它有所期待。最近中國在多項國際合作事項,展現出的大國風范,確實令人耳目一新。與之對比的美日諸國,不是在原地踏步,就是更退步,現實使得奧巴馬政府和鳩山政府不得不改弦易轍。處此大環境的變化之下,臺灣自然也應該調整腳步,知所因應。以往的一些幼稚小動作,只能換得國際社會鄙夷的眼光,尤應避免。
如何盡速建立兩岸互信,共同為老百姓謀福利,應是兩岸面對下一個甲子,由剝而復的共同期待。
去年今年,兩岸各自發生天災,兩岸同胞彼此都發揮了大愛,互相加油打氣。我期待十月的第一天,大家同樣都抱持著以愛出發,化解仇恨,讓所有的寺院教堂和平的鐘聲響起,一方面安慰所有為理想付出的英靈,同時也祝福兩岸人民和平快樂。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