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8月24日電 《日本新華僑報》日前刊文說,有80后中國留學生很喜歡韓國組合“東方神起”。這個名字很中國化。中國軟文化被韓國吸收,再通過韓國軟文化表現出來,迷倒中國年輕一代,究竟是好事還是壞事?或干脆沒是非標準?中國人30年前走出國門,心中只有歐美日;30年后歐美日仍占重要位置,但韓國東方神起已讓她們表示“想要陪你一起老”。新華僑們對此應有所了解、接受。因為接受的不是一個東方神起,而是世界一體化、全球一村化的趨勢之一。
文章摘錄如下:
剛剛從一位“80后”中國留學生那里聽到“東方神起”這個名字的時候,我的確有點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不知所云。但是,又不好意思表現出自己的無知,就含含糊糊、支支吾吾地說著、問著,最后才搞明白他們不是中國人,而是韓國人,他們不是一個人,而是五個人,五人組合,組成了一個演唱小組,在舞臺和電視上蹦跳歌唱,好像還有常駐日本的架勢。
我問了幾位與我年齡不相上下的在日新華僑,幾乎沒有人知道。倒是有一位說知道,說家里的一位小輩親屬到日本留學后,只要在電視上一看見東方神起,好像就要發瘋一樣,恨不得鉆進電視熒屏里面。為了不讓孩子發瘋,他有的時候即使在電視上碰到,也會用遙控器把他們撥到看不到的地方去。
在我看來,東方神起與其說是“靚仔”,不如說是“奶油小生”。可是,那位“80后”中國留學生卻說他們都很“酷”,很“帥”。想一想,審美的標準已經發生了變化,當年日本電影進入中國大陸以后,人們喜歡的是高倉健,《中國青年》雜志一篇《到哪兒去找高倉健》的“怨婦”之文,風靡全國,洛陽紙貴。
我聽了幾首東方神起的歌,韓文,聽不懂,據說還有日文的,我沒有時間去找。聽后感覺曲調柔和,容易接受,但缺乏陽剛之美。有人說他們有夢幻般的合聲變化,可以讓歌迷見識他們駕御美式R&B曲風的能力,還說他們已經在日本成為新生代的亞洲之最,并且舉辦了亞洲巡回演唱會。我還聽說東方神起推出過一首歌,歌曲的名字叫《I'll Be There》,他們在歌中感謝歌迷,并與大家約定,要永遠在一起,永不分開。看看,現在的歌星已經知道怎樣開拓市場、怎樣直接抓住歌迷了。
“東方神起”這個名字很東方化,或者說很亞洲化,直白地說,就是很中國化。稍微了解以后才知道,原來韓國人也迷香港電影,很崇拜東方不敗,“東方神起”的名字就是從“東方不敗”引申來的,意思是東方的神在他們這里起來了,而且希望永遠不敗。這么一想,中國的軟文化,被韓國吸收了,再通過韓國的軟文化表現出來,反過來迷倒了中國的年輕一代,究竟是好事?還是壞事?或者是干脆沒有是非標準?
有人說韓國人的思維習慣與中國人一樣,拍個電視劇要叫《大國之魂》,主辦一次亞運會要唱《亞洲雄風》,世界杯上韓國代表隊主題曲有《東方的斗魂》,一個小小的歌唱組合起個名字也要為東方做主。生為東方人,心里總要裝些了不得的大東西,可也真夠累的。
我倒是在想,三十年前中國人潮涌般走出國門的時候,心中只有歐美和日本;三十年后中國人絡繹不絕地繼續走出國門的時候,歐美和日本在心中仍然占有重要位置,但韓國的東方神起已經讓她們表示“想要陪你一起老”了。看來,正在年齡段上成為“老華僑”的一代新華僑們,對此也應該有所了解、有所接受。因為你接受的不是一個東方神起,而是世界一體化、全球一村化的趨勢之一。(蔣豐)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