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4月15日電 新加坡《聯合早報》15日刊出臺灣時事評論員胡忠信的文章稱,馬英九當局舉行一連串紀念活動,并以“蔣經國周”擴大紀念蔣經國誕辰。蔣經國有一句名言:“今日不做,何時做?今日不做,明日就后悔。”以蔣經國傳人自居的馬英九,最需要“反思”的地方正是蔣經國的意志、勇氣與決心。紀念活動以后,馬英九必須面對的挑戰與困境,正是領導力、執行力、公信力,這是避免“神格化”蔣經國,實事求是、往前邁進的精神所在。
文章摘錄如下:
4月13日是蔣經國生日,又適逢百歲冥誕,馬英九“政府”舉行一連串紀念活動,并以“蔣經國周”擴大各界一起參與。即使與國民黨疏離的李登輝也參加官方活動,民進黨則拒絕參加。
擴大紀念蔣經國生日,當然與馬英九的意向、主導有關,為了強調延續蔣經國的政治資產,將蔣經國與馬英九執政掛鉤。馬英九馬不停蹄參加各種活動,數度哽咽追思落淚。
開啟建設與“民主化”新時代
蔣經國當年從俄國回中國,即一心一意做準備,承接蔣介石即將留下的大位。蔣經國來臺灣以后,才有了施展抱負的機會與空間。蔣經國的膽識、意志、格局與執行力,都非蔣氏英文翻譯出身的馬英九所能望其項背。馬英九把自己與蔣經國連結,也襯托了馬英九的領導弱點。
20世紀50-60年代,蔣經國掌控特工、政工系統,一直揮不去“特務頭子”、“白色恐怖”的陰影。20世紀70年代初,蔣經國出任“行政院長”,一改神秘作風,改采親民路線;他所推動的“十大建設”,為臺灣的“經濟起飛”奠定了基礎規模;他所進行的“革新保臺”、“本土化”,大量提拔了本土政治精英,當今國民黨臺面人物從李登輝以降,無不是“經國學校”出身。“本土化”、“民主化”、經濟發展糾葛在一起,中產階級發出參政訴求,一發不可收拾。“中壢事件”、“美麗島事件”使“民主運動”愈挫愈勇,1987年蔣經國不得不解除“戒嚴”,開放黨禁、報禁,臺灣也如脫韁之野馬,完成了后續的“國會”全面改選、“總統”直選以致政黨輪替。
馬英九如何與蔣經國比
從“剛性威權政黨”成為“柔性威權政黨”,國民黨轉型成為“民主政黨”,蔣經國的決心與意向正是關鍵。判斷一個政治人物,往往是以他退場時的表現最為關鍵。蔣經國已死了21年,但從臺灣各種民調顯示,蔣經國仍高居政治人物聲望的第一名,這位集中國宮廷、俄羅斯共產主義、美國民主價值、臺灣本土經驗四種文化于一身的謎樣人物,正如金字塔旁的人面獅身像,永遠是一個難解之謎。
蔣經國有一句名言:“今日不做,何時做?今日不做,明日就后悔。”以蔣經國傳人自居的馬英九,最需要“反思”的地方不正是蔣經國的意志、勇氣與決心?“經國周”很快就過去,紀念活動以后,馬英九必須面對的挑戰與困境,正是領導力、執行力、公信力,這是避免“神格化”蔣經國,實事求是、往前邁進的精神所在。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