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十五日九點五十分,廈門航空公司MF八八五航班從杭州蕭山機場起飛,飛往臺北松山機場。這意味著杭州至臺灣的兩岸直航平日包機正式開通。圖為杭州市長蔡奇在機場為首發班機廈門航空公司MF八八五航班的乘客握手送行。 中新社發 汪恩民 攝
|
十二月十五日九點五十分,廈門航空公司MF八八五航班從杭州蕭山機場起飛,飛往臺北松山機場。這意味著杭州至臺灣的兩岸直航平日包機正式開通。圖為杭州市長蔡奇在機場為首發班機廈門航空公司MF八八五航班的乘客握手送行。 中新社發 汪恩民 攝
|
中新網12月16日電 美國《僑報》12月15日發表時事評論文章指出,“大三通”將大大加快兩岸實體經濟交流,有助于共同應對全球金融危機。
文章摘錄如下:
北京時間15日7時45分,海峽兩岸空中雙向直達航路開通儀式在上海舉行。同一時間,天津、深圳、福州、臺北、高雄都舉行了隆重的海運、空運航路開通儀式。這標志著兩岸同胞期盼30余年的真正意義上的“大三通”基本實現。對兩岸經濟而言,這一突破將直接催生新的合作空間,尤其是時值金融海嘯后兩岸均面臨調整經濟布局的困難時期,此時啟動的“大三通”將提供更多更務實的合作機會。
陳云林訪臺期間,海協海基兩會11月4日在臺北簽署的兩岸直航等四項協議正式生效,意味著兩岸海空運輸將不需再轉經第三地,最直接的效益就是為兩岸人員往來和經貿交流合作節約一筆相當可觀的金錢和時間成本。據有關專家計算,對臺灣而言,每年僅在貨運、空中客運、電信、電匯等方面即可省下7.3億美元,每年臺灣民眾在港澳的轉機可節省一個多小時。其中,海運每年可節約2400萬美元;空運每年節省3.9億美元、旅行時間860萬小時;貨運每年節省2300萬美元、運輸時間26萬小時。以臺北飛上海為例,“截彎取直”后的飛行時間將由原先的兩個半小時縮短為82分鐘,比從臺北搭高鐵到高雄還快。
更深遠的意義是,“大三通”將大大加快兩岸實體經濟交流,有助于共同應對全球金融危機。目前金融危機正在全世界蔓延,極有可能演變成經濟危機,對亞洲出口導向型經濟地區影響尤為深刻。主要表現為,境外需求大幅減少將直接加大對境內市場的依賴程度。臺灣自1960年代開始,與韓國、香港、新加坡并起發展,一度坐上“亞洲四小龍”頭把交椅,在短時間內實現經濟騰飛,民眾率先過上現代化生活。但進入新世紀后,臺灣經濟發展由盛轉衰,直接導致競爭力不斷下滑。這一低迷表現,除與全球經濟變化和臺灣本身經濟有關,兩岸政策的消極磨合也是一個重要因素。
臺灣是以外向型發展為主的經濟體,受金融危機的影響程度不可能小。而在這關鍵時刻,海空直航啟動后,兩岸間形成了“一日生活圈”,將大大便利兩岸同胞的往來和兩岸經濟、文化領域的交流合作。這有助于大陸與臺灣在發展貿易上節約成本,大大方便大陸金融機構等在臺灣設立分支機構,也有利于大陸居民赴臺灣旅游觀光等加快實現。外需渠道的暢通,內需后勁的增大,必有助于臺灣渡過經濟寒冬。
而對大陸來講,“大三通”也將進一步密切兩岸關系,這對推動大陸經濟發展、解決就業等都非常重要。所以,實現直接“三通”是兩岸雙方的需要,是互利雙贏的。從產業布局上看,兩岸各具互補優勢,而新打開的通路則將兩個巨大的產地和市場聯通得更緊密。
如前所述,兩岸“大三通”可省很多成本,但結合馬英九上臺后至今的實際情況看,一些開放措施如陸客游臺等,對島內經濟并沒有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這就需要兩岸不停留于形式層面,還要加大實際操作層面的引導配合力度。剛結束的中日韓三國領導人會議提出“東北亞共同應對金融危機合作框架”,或許對兩岸當局更有借鑒意義:“大三通”后,兩岸在實體經濟層面最大努力互補內需,互通消費市場,則是對金融危機的有效抵沖。(余豐慧)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