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在11月4日舉行的美國總統選舉中獲勝后,奧巴馬便開始著手新政府組建和權力交接的工作,陸續任命白宮官員和確定內閣成員人選。 中新社發 ANP 攝
|
自從在11月4日舉行的美國總統選舉中獲勝后,奧巴馬便開始著手新政府組建和權力交接的工作,陸續任命白宮官員和確定內閣成員人選。 中新社發 ANP 攝
|
中新網12月11日電 新加坡《聯合早報》12月11日發表于時語撰寫的文章《看奧巴馬如何打翻“武大郎”開的店》指出,即將走馬上任的新總統奧巴馬,正在把對布什總統“武大郎開店”的逆反發揮到極致,其內閣成員可以說是美國知識精英的明星榜。任命這一超級“重量級班子”,除了在當前“世紀危機”之際穩定人心,更代表奧巴馬個人對自身智力和駕馭能力的巨大自信。
文章摘錄如下:
美國大選之后,筆者曾經分析奧巴馬新政府與布什政府的一個顯著差異,將是精英主義恢復主導美國政治。奧巴馬內閣班子的逐漸披露,完全證實了筆者的這一預測。
奧巴馬內閣的重要角色至今基本揭曉,在常春藤、麻州理工、斯丹福等名校校友之外,便是前北約盟軍總司令和現任國防部長(也是得州A&M大學前校長)這樣的政界重人。
《紐約時報》因之揶揄外敵或許會選擇每年一度的哈佛-耶魯美式足球賽之際攻擊美國。共和黨元老基辛格新近更公開贊許包括國務卿人選希拉里(希拉里)在內的奧巴馬國家安全班子是個“重量級班子(team of heavy weights)”。
奧巴馬內閣班子的特色,是其成員不僅在政界和財界鼎鼎大名,更個個是智力超群、自命不凡的精英人物。這批超級精英如何會在當選總統駕馭下通力合作,而不各行其是,成為美國論客們近來津津樂道的題目。
《紐約時報》新近評論說,奧巴馬稱得上唯才是舉,尤其是不計舊嫌起用希拉里,與八年布什政府的“任人唯親(cronyism)”形成鮮明對比。以筆者之見,原因除了僵硬形態掛帥和實用主義的差別,更在于兩個總統在智力上的巨大差距。
布什和奧巴馬雖然同是雙重常春藤盟校出身(分別是耶魯和哥倫比亞本科加哈佛大學研究生學位),但是兩人的學業成績有天壤之別。布什是仰賴父祖余蔭的紈绔丙等生,而奧巴馬卻是全靠獎學金的窮苦尖子,特別是成為《哈佛法學評論》破天荒的第一名黑人總編,當時就引起了轟動。
今天回顧一下,八年布什政府的失敗,不僅因為布什本人是美國近代史上智力最低下的總統(其智商據說只有克林頓的一半),更是在于布什的班子實在代表了“武大郎開店”:真正能力高強的閣員,如首任國務卿鮑威爾和首任財長奧尼爾,都無法與智能平庸、卻意識形態掛帥的總統和其他閣員共處,備受排擠而終于掛冠。
只是在焦頭爛額之后,“武大郎白宮”才被迫起用黨派色彩淡薄的防長蓋茨和財長保爾森,目前也全靠這兩位文武大員苦撐危局。
比較一下布什的共和黨前任,起用基辛格的尼克松不提,里根和老布什盡管算不上智力出眾,卻有雅量和膽氣放手重用如喬治·舒爾茨、詹姆斯·貝克、鮑威爾等精英干才,而獲得內政外交的系列成就。
即將走馬上任的新總統奧巴馬,正在把對布什總統“武大郎開店”的逆反發揮到極致,其內閣成員可以說是美國知識精英的明星榜。任命這一超級“重量級班子”,除了在當前“世紀危機”之際穩定人心,更代表奧巴馬個人對自身智力和駕馭能力的巨大自信。
在11月底奧巴馬的記者會上,有人質疑起用克林頓舊人和留用布什閣員,有違奧巴馬競選時的“變革”主題。奧巴馬先回答說他需要“經驗和新鮮思想的組合”,接著強調“變革的眼光在于我本人。”如此強烈的個人自信,引起《華盛頓郵報》改動法國“太陽王”路易十四的名言,形容這是“朕即變革”。
在共和黨大老基辛格公開表揚奧巴馬的超級精英班子的同時,若干自由派卻開始質疑這樣赤裸裸的精英主義。正如筆者早前的歷史比較,《紐約時報》12月7日刊登評論,將奧巴馬的班子與哈佛校友肯尼迪總統類似精英內閣類比。
評論指出,肯尼迪起用的常春藤精英,尤其是耶魯奇才和哈佛學院院長出身的國家安全顧問邦迪,以及曾是哈佛商學院最年輕的助理教授和福特汽車公司首任非福特家族總裁的防長麥克納馬拉,正是將美國引進越戰泥沼的“最優秀和最聰明的”班子。
這一歷史比擬其實忽略了美國常春藤名校教育本身半個世紀來的巨大變化。在肯尼迪時代,美國精英教育尚有很大的“藍血”世襲成分,但是今天像小布什那樣智力平平的紈绔子弟,已經很難再擠近常春藤校園。
所謂軍事-工業綜合體無疑繼續會在華盛頓有巨大影響,然而新興的常春藤精英對輸送子弟去海外冒死的興趣卻大大降低。
以筆者之見,奧巴馬精英內閣的真正軟肋不在海外,而在于國內經濟危機。這是因為華爾街從上到下,遍地都是常春藤校友,而當前的金融危機,可以說是包括奧巴馬經濟班子在內的常春藤精英們一手制造。
《華爾街日報》新近頭版報道:由華爾街校友打理的哈佛大學校產基金,從今年夏季至今短短數月之內,已經蒸發了80億美元(22%)之巨,耶魯等其他常春藤名校基金的損失也類似。連自己母校的重托都遭受如此劫難,奧巴馬的常春藤精英班子如何解救美國經濟危機,難免令人起疑。
圖片報道 | 更多>> |
|